[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78505.2 | 申请日: | 2017-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苏菊萍;董燕飞;王洁莲;高锦卿;张璇;张建新;田子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1B13/10 | 分类号: | C01B13/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 地址: | 030025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按臭氧产生的方式划分,臭氧发生器主要有三种:一是高压放电式,二是紫外线照射式,三是电解式。
目前,在利用紫外线照射式产生臭氧的装置中,一般通过在一个圆柱形的空腔内,放置直线型或螺旋形的发射紫外灯光的紫外线灯管,然后在紫外灯管周围布置相应的气仓,作为提供氧气源及输送臭氧的通道。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由于气源从入口处被输入,并在出口处输出产生的臭氧。因此,产生的臭氧量无法进行精确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臭氧产生量不可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紫外线灯管、气仓、水仓、空气压缩机、电磁阀、单片机及储水装置;所述紫外线灯管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仓及所述水仓位于所述紫外线灯管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气仓与所述水仓呈螺旋结构,所述气仓靠近所述紫外线灯管的内壁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进气管及进水管,顶部设有出气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及所述出水管通过输水管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所述进气管通过导气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单片机电联接;所述储水装置内设有水泵。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有冷凝器。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为螺旋结构。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所述壳体为不透光材料。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所述气仓内壁涂覆反光材料。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在壳体的进气管上设置电磁阀及控制器电磁阀的单片机,并在沿着气仓的走向设置水仓及其相应的储水装置及水泵,从而可以利用单片机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程度,进而可以控制进入气仓的进气量,以实现臭氧产生量的精确控制,并利用相应的水冷却装置,对该臭氧产生设备进行有效的水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01-进气管,102-进水管,103-出气管,104-出水管,200-紫外线灯管,300-气仓,400-水仓,500-空气压缩机,501-导气管, 600-电磁阀,700-单片机,800-储水装置,801-输水管,90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下面通过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装置。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壳体100、紫外线灯管200、气仓300、水仓400、空气压缩机500、电磁阀600、单片机700及储水装置800;紫外线灯管200位于壳体100内;气仓 300及水仓400位于紫外线灯管200与壳体100之间,且气仓300与水仓400 呈螺旋结构,气仓300靠近紫外线灯管200的内壁设有通孔,壳体100底部设有进气管101及进水管102,顶部设有出气管103及出水管104,进水管102 及出水管104通过输水管801与储水装置800连通;进气管101通过导气管501 与空气压缩机500连接,进气管101上设有电磁阀600,电磁阀600与单片机 700电联接;储水装置内设有水泵9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未经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8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