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吹炉加料口水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77473.4 | 申请日: | 2017-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陆湖南;赵德化;高红霞;康贵荣;李爱军;张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C22B13/02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茹牡花 |
| 地址: | 043700 山西省运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吹炉 加料 口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富氧底吹炉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吹炉加料口水套。
背景技术
富氧底吹炉主要应用在炼铜和炼铅行业,在底吹炉作业中通过熔池下部的氧枪将富氧空气吹入熔池,使熔池处于强烈的搅拌状态,当炉料从炉子顶部的加料口加入到炉内熔池表面,迅速被卷入搅拌的熔体中,形成良好的传热和传质条件,使炉料很快熔化,生成铜锍和炉渣。在生产中富氧空气的搅动作用下,使高温熔体喷溅到加料口水套上,造成粘结,如果清理不及时,致使加料口物料粘结堵塞,影响进料,尤其是加料口水套底部粘接,清理困难,需要停止熔炼作业转炉来专门处理加料口粘结物,工人劳动强度大。由于底吹炉是连续加料,加料口水套长期受物料冲刷和频繁清理粘结物,极易造成损害而漏水,热态更换时,难度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熔体喷溅造成加料口粘结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底吹炉加料口水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底吹炉加料口水套,其中:包括水套内管、水套外管、水套连接管、进水管、出水管、炉体底座、法兰;所述的水套内管与水套外管的底端通过水套连接管连接,形成U形环隙空腔,所述的进水管位于形成的U 形环隙空腔内并延伸至底部,所述的出水管位于水套外管形成的U形环隙空腔的顶端;所述的水套内管和水套外管通过法兰与炉体底座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式,在所述的水套外管的外壁还设有耐火材料层。
在所述的水套外管的外壁与耐火材料层之间还设有石棉绳。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高温熔体在水套表面迅速冷却并脱落掉入炉内,减少了加料口表面喷溅物的粘结量。
2)本实用新型加料口水套的粘结物,易于清理,减轻工人清理加料口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停炉专门清理加料口造成的处理量降低的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加料口水套便于热炉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底吹炉加料口水套,其中:包括水套内管1、水套外管2、水套连接管3、进水管4、出水管5、炉体底座6、法兰7;所述的水套内管1与水套外管2 的底端通过水套连接管3连接,形成U形环隙空腔,所述的进水管4位于形成的U形环隙空腔内并延伸至底部,所述的出水管5位于水套外管2形成的U形环隙空腔的顶端;所述的水套内管1和水套外管2通过法兰7与炉体底座6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水套外管2的外壁还设有耐火材料层8。
便于热炉更换水套,在所述的水套外管2的外壁与耐火材料层8之间还设有石棉绳9。
本实用新型加料口水套的基本结构为双层水套结构,水套内通入软化水冷却,水套内管形成的通道作为底吹炉进料口,每台底吹炉根据处理能力不同,布置有1-3个加料口。底吹炉的入炉物料均由此加入炉内,区别与其他加料口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加料口水套在耐火材料中的长度,水套进水管延伸到水套底部,强化水套下部冷却效果,加料口水套与耐火材料中间夹石棉绳,本技术可以实现高温熔体在水套表面迅速冷却并脱落掉入炉内,减少了加料口水套表面喷溅物的粘结量,易清理。
本实用新型加料口水套内水压力为0.1~0.2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74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真空自耗炉
- 下一篇:一种富氧底吹炉烟尘调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