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资源保护型捕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6440.8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3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邱金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814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保护 型捕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选择性,资源保护型捕蟹装置。
背景技术
蟹笼在水上捕捞属于笼壶类渔具,目前普遍使用于对蟹类的捕捞,蟹笼一般为柱状结构,蟹一旦被诱人笼中,就很难从中逃逸,因而对其幼体的损害比较严重,但国内有关渔具的选择性研究较少,而任何新渔具渔法的开发,必须同时考虑到资源保护,随着笼捕蟹作业的开发和迅速推广,蟹笼网目较小、幼蟹渔获率高等弊端日趋严重。国内外学者曾对现有蟹笼的选择性进行研究,主要通过放大外裹网衣网目尺寸方法,以期达到释放幼蟹的目的,但效果不明显,为此,有必要通过改进蟹笼的结构,使之具有更好的捕获成蟹释放幼蟹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捕获量又能有效选择的资源保护型捕蟹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资源保护型捕蟹装置,包括笼身、笼腿和倒须,笼身形似半只蛋壳状,大头端中间开有一个大进口,大进口两侧开两个小进口,笼腿呈圆锥形桶体,笼腿大端口与笼身的小进口套接,小端口盖有笼盖,倒须包括中央倒须和两对小倒须,中央倒须套进笼身的大进口内,两对小倒须分别安置在笼腿的大端口口缘和邻近小端口处,笼身的小头端靠近底面焊接一根与底面平行的圆钢,圆钢与底面间为释放口。
所述的倒须呈漏斗形。
所述的笼身和笼腿的网目尺寸3.2cm,释放口的高度,即为笼身小头端底面距离圆钢的高度为3.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较于传统上放大网目来起到保护幼蟹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仅能实现保护幼蟹,而且不会影响渔获产量,而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笼盖;2-小倒须;3-笼腿;4-大进口;5-小进口;6-笼身;7-圆钢; 8-底面;9-大端口;10-小端口;11-中央倒须;12-释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资源保护型捕蟹装置,包括笼身6、笼腿3和倒须,笼身6形似半只蛋壳状,大头端中间开有一个大进口4,大进口4两侧开两个小进口5,笼腿3呈圆锥形桶体,笼腿3大端口9与笼身6的小进口5套接,小端口10盖有笼盖1,倒须包括中央倒须11和两对小倒须2,中央倒须11套进笼身6的大进口4内,两对小倒须2分别安置在笼腿3的大端口9口缘和邻近小端口10处,笼身6的小头端靠近底面8焊接一根与底面平行的圆钢7,圆钢7与底面8间为释放口12。
所述的倒须呈漏斗形。
所述的笼身6和笼腿3的网目尺寸3.2cm,释放口12的高度,即为笼身6 小头端底面8距离圆钢7高度为3.3cm。
应用时,利用绳索系笼,若干绳索系在一根干绳上,而后将干绳松弛入水,笼腿3朝水流方向,使装置平卧水底,蟹入蟹笼后倒须拦阻渔获蟹从进口外逃,但由于释放口12是刚性的,而捕捞对象由其甲壳很硬也可以认为是刚性的,凡甲壳高小于释放口12高度的幼蟹都可以逃逸,反之则无法逃逸。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6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合夜晚捕鱼的渔网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放置的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