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时效炉温度均匀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6356.6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0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程炳灵;陈东;盘泽云;肖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0 | 分类号: | C21D11/00;F27D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时效 炉温 均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量时效炉温度均匀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时效炉是对工件、部件回火及铝合金零件淬火时效等热处理使用,功能有类似淬火炉,也属于周期式作业电炉,铝合金时效炉淬火后硬度不高,但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硬度便显著上升,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一些可以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的铝合金、铜合金和铁基合金,在时效处理前进行固溶处理时,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便使溶质原子能最大限度地固溶到固溶体中,同时又不致使合金发生熔化,通常在时效炉中进行处理,但是时效炉中的需保证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才能保证溶质原子能均匀的固溶到固溶体中,因此需一种测量时效炉温度均匀性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时效炉温度均匀性的装置,具备对炉内温度的均匀性检测精确,并可实时观测炉内温度升温、保温情况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炉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且部(对)炉内各处温度无法实时进行了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时效炉温度均匀性的装置,包括时效炉炉体和温度记录仪,所述时效炉炉体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炉门,炉门与时效炉炉体的侧端活动铰接;所述时效炉炉体的内侧设置有铝材A、铝材B、铝材C、铝材D、铝材E和铝材F,铝材A、铝材B、铝材C、铝材D、铝材E和铝材F均呈方块状(铝材也可以是任何满足工艺要求的、适宜的形状);所述铝材A、铝材B、铝材C、铝材D、铝材E和铝材F的上设置有测温点,测温点分别设置在铝材A、铝材B、铝材C、铝材D、铝材E和铝材F与两侧炉门的对应端;所述温度记录仪的下端设置有接线测温通道,温度记录仪的上侧端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温度记录仪与时效炉炉体间设置有K型热电偶感温线,K型热电偶感温线的一端与测温点紧密接触连接,K型热电偶感温线的另一端与接线测温通道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线测温通道一共有12组,K型热电偶感温线一共为9-12条,K型热电偶感温线分别连接各个测温点与接线测温通道。
优选的,所述温度记录仪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铝材A、铝材B、铝材C、铝材D、铝材E和铝材F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侧炉门附近四个角以及时效炉炉体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测量时效炉温度均匀性的装置通过在时效炉炉体两侧炉门的四个角以及时效炉炉体中间位置分别接上K型热电偶感温线,将条K型热电偶感温线中的9-12条分别接在各个测温点上,并将12条K型热电偶感温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12组接线测温通道内,K型热电偶感温线接好后关闭炉门,启动时效炉,然后将电源线接通外界电源,即可检测时效炉炉体内两侧各四个点温度以及时效炉炉体中间一个点的温度升降和保温情况,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炉内的实时温度曲线,实现实时观测炉内温度升温、保温情况,将测温点设置在时效炉炉体两侧炉门的四个角以及时效炉炉体中间位置,可充分测量炉内各个部位的温度,更加有效的检测了炉内温度的均匀性;整体通过多点检测使得对炉内温度的均匀性更加精确,通过显示屏显示,实现实时观测炉内温度升温、保温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度记录仪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度记录仪主视图。
图中:1时效炉炉体、11炉门、12铝材A、13铝材B、14铝材C、15铝材D、16铝材E、17铝材F、18测温点、2温度记录仪、21接线测温通道、22电源线、23显示屏、3 K型热电偶感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6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退火机断线防绕机构
- 下一篇:一种P507萃取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