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叶辅助接力器用导叶针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4349.2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5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元远合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3/18 | 分类号: | F03B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辅助 接力 器用 叶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导叶辅助接力器用导叶针塞。
背景技术
水轮机中导水机构是让水流从各个方向均匀流入转轮的关键部套,同时或送导叶的开启、关闭也是整个机组开、停机中的最关键步骤,整个导水机构的开启和关闭由活动导叶接力器推动,在导叶接力器中最关键的部件就是导叶针塞,但是在制备导叶针塞过程中,由于导叶针塞过长,在对其表面进行高频淬火时,常常被淬弯,弯度达到0.5mm以上,有的甚至弯度达到1.5mm以上,造成废品,另外,现有的导叶针塞的结构和尺寸精度不合理,造成导叶辅助接力器发生渗漏和损坏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尺寸精度、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的新型导叶辅助接力器用导叶针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导叶辅助接力器用导叶针塞,包括导叶针塞本体,所述导叶针塞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外螺纹连接部、第一针塞连接杆、定位夹持部、第二针塞连接杆、第三针塞连接杆和针塞尾部,所述第二针塞连接杆上距离其下端5mm处依次向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密封圈凹槽,若干个所述密封圈凹槽与所述导叶针塞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针塞连接杆的下端设置45°倒角,所述导叶针塞本体的长度为250mm,所述定位夹持部的上端向下至159mm处经淬火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为0.4μs,所述针塞尾部的下端向上至58mm处经淬火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为1.6μs,所述针塞尾部的端面与侧表面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连接部、第一针塞连接杆、定位夹持部、第二针塞连接杆、第三针塞连接杆和针塞尾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连接部的长度为30mm,所述外螺纹连接部的螺纹尺寸为M18x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塞连接杆的长度为3mm,直径为16mm,所述定位夹持部的长度为20mm,直径为18mm,所述第二针塞连接杆的长度为113mm,直径为20mm,所述第三针塞连接杆的长度为73.4mm,直径为16mm,所述针塞尾部的长度为10.6mm,直径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夹持部的侧表面上对称设有夹持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凹槽的个数为5个,相邻所述密封圈凹槽的距离为3mm,所述密封圈凹槽的宽度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导叶针塞本体的材质为45#钢或20CrMnTi渗碳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针塞连接杆的下端设置多个密封圈凹槽,在导叶针塞装配过程中通过在密封圈凹槽内套设密封圈,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渗透现象的发生,同时导叶针塞本体分成两端进行淬火磨削后生成不同表面粗糙度,保证导叶针塞不会因淬火长度过大而被淬弯,并且根据需要磨削成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有效提高导叶针塞的耐磨性和装配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针塞尾部的端面与侧表面的夹角为90°,不能对针塞尾部的边缘进行倒角处理,保证针塞装配的稳固性,并且在导叶针塞停止运行时,便于针塞尾部与紧锁装置相配合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叶辅助接力器用导叶针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叶针塞本体;2-外螺纹连接部;3-第一针塞连接杆;4-定位夹持部;5-第二针塞连接杆;6-第三针塞连接杆;7-针塞尾部;8-密封圈凹槽;9-夹持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元远合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元远合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4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轨总成
- 下一篇:水轮机转轮上冠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