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3846.0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8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齐凯;周世亮;王亚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蓝巢电力检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4 | 分类号: | F23J15/04;F23J15/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邦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12 | 代理人: | 吴江东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火电厂 锅炉 防护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火电厂是我国的燃煤大户,因此火力发电厂是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降低大气污染需要进行脱硝处理,现有的脱硝处理所用的静态混合器与氨水导出管之间的连接是焊接而成的,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非常的不方便,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管与静态混合器之间也是焊接连接,出现故障时维修也很不方便,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静态混合器与氨水导出管、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管紧紧连接在一些,组装、拆卸都方便的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其组成包括: 静态混合器,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具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开有氨水导出口和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口,所述的氨水导出口位于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口的上面,所述的氨水导出口的内侧贴合内上密封垫,所述的内上密封垫贴合内上加固板,所述的氨水导出口的外侧贴合外上密封垫,所述的外上密封垫贴合外上加固板,所述的内上密封垫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内上加固板的直径,所述的外上密封垫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外上加固板的直径,所述的壳体、所述的内上加固板、所述的外上加固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螺栓与所述的壳体之间加装密封垫。
所述的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口的内侧贴合内下密封垫,所述的内下密封垫贴合内下加固板,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口的外侧贴合外下密封垫,所述的外下密封垫贴合外下加固板,所述的内下密封垫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内下加固板的直径,所述的外下密封垫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外下加固板的直径,所述的壳体、所述的内下加固板、所述的外下加固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所述的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所述的内上加固板与所述的内下加固板均开有内环槽和中心内螺纹孔,所述的内环槽连接内磁圈,所述的中心内螺纹孔与所述的氨水导出口、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口同圆心、同直径,所述的中心内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内导管,所述的内导管开有圆环槽,所述的圆环槽连接固定内磁圈,所述的内导管旋紧到位时所述的固定内磁圈吸合所述的内磁圈固定。
所述的新型火电厂锅炉脱硝防护连接装置,所述的外上加固板与所述的外下加固板均开有外环槽和中心外螺纹孔,所述的外环槽连接外磁圈,所述的中心外螺纹孔与所述的氨水导出口、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口同圆心、同直径,所述的中心外螺纹孔通过螺纹分别连接氨水导出管和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所述的氨水导出管与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均开有外圆环槽,所述的外圆环槽连接固定外磁圈,所述的氨水导出管和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管旋紧到位时所述的固定外磁圈吸合所述的外磁圈固定,所述的氨水导出管与所述的内导管之间加装密封垫,所述的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与所述的内导管之间加装密封垫。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内上加固板、外上加固板、内导管与壳体之间都是通过螺栓、螺纹进行连接固定的,组装、拆卸、维修都非常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内磁圈吸合内磁圈使内上加固板与内导管之间的连接方便、牢固稳定,组装快、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外磁圈吸合外磁圈使内下加固板与氨水导出管、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管之间的连接方便、牢固,组装、拆装都容易。
本实用新型在不同部位都加装了密封,使壳体与氨水导出管、天然气对烟气再加热管之间的密封性能好,使用效果非常好,防护的锅炉脱硝装置非常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蓝巢电力检修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蓝巢电力检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3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