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炒菜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73258.7 | 申请日: | 2017-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陈经术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锅 食材 叶片 下压 压向 炒菜机 搅拌叶 翻炒 锅壁 锅口 本实用新型 搅拌组件 侧压臂 搅拌轴 下压臂 糊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菜机,其包括内锅和搅拌组件,所述内锅具有锅底、锅壁以及锅口,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叶,其中所述搅拌叶包括上抛叶片和下压叶片,所述下压叶片包括将食材由锅口压向锅底的下压臂和将食材由锅壁压向内锅内部的侧压臂。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的搅拌叶包括上抛叶片和下压叶片,所述下压叶片包括将食材由锅口压向锅底的下压臂和将食材由锅壁压向内锅内部的侧压臂,如此可以使得内锅周边的食材也可被下压到内锅内部被再次翻炒,使得被抛起的食材在内锅中得到充分翻炒,避免因翻炒不充分导致糊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
背景技术
在中式烹调中,炒是比较常见的烹调方式,而为了避免锅内的菜被烧焦,必须有专人不断的以锅铲翻炒。这种传统的烹调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常常因临时处理某些紧急事情而遗忘了锅里的菜,从而极易发生火灾等灾害。于是,近年来有些企业研发生产了一类自动炒菜机,通过设置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装置来不断的搅动锅内的食物,实现食物的翻炒,从而实现将食物炒熟。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机,通常包括呈180度分布的两个搅拌叶片,两个搅拌叶片从食材下方穿过从而将食材抛起。然而这种搅拌叶片因不具有从上方平整食材的结构,而食材经过抛起后可能会堆至一起,从而造成食材受热不均匀。因此业界研发出了带有抛起和平整结构的搅拌叶片,然而,这种平整结构平整不到被抛起后贴于锅边上的食材,从而出现翻炒不充分,导致锅边上的食材糊锅的问题。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翻炒充分防糊锅的炒菜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炒菜机,其包括锅体、设于所述锅体内的内锅、盖设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以及用以搅拌食材的搅拌装置,所述内锅具有锅底、锅壁以及锅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所述锅口伸入所述内锅中,并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搅拌叶,其中所述搅拌叶包括上抛叶片和下压叶片,所述下压叶片包括将食材由锅口压向锅底的下压臂和将食材由锅壁压向内锅内部的侧压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压臂的下端至所述锅底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锅口至所述锅底内表面的距离的1/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压臂具有与所述锅壁的内表面形状一致的外侧边,所述外侧边与所述锅壁的内表面的距离不大于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压臂的最下端至所述搅拌轴的轴线的距离与所述上抛叶片的最远端至所述搅拌轴的轴线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抛叶片的上端至所述锅底内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锅口至所述锅底内表面的距离的1/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叶片包括自所述搅拌轴倾斜向上延伸的连接臂,所述下压臂自所述连接臂的末端朝向所述锅壁延伸,所述侧压臂自所述下压臂末端朝向所述锅底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叶片为平面板状结构,所述连接臂、下压臂和侧压臂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抛叶片的高度大于所述下压臂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抛叶片的末端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大于0度小于等于30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包括两个以上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3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节能电饭锅
- 下一篇: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