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1623.0 | 申请日: | 201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赵青海;肖朝乾;王智猛;龚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碎 岩土 体路堑边坡 柔性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岩土条件较差且不能使用加固桩收坡的路堑边坡加固工程。
背景技术
山区特别是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较差,在这种条件下开挖形成路堑工程,其加固收坡工程困难、复杂,特别当地层为破碎岩土体时,显得尤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设置锚固桩对路堑进行支挡加固,但传统的挖孔加固桩由于施工安全影响,应用越来越少,而钻孔灌注桩在高陡边坡上施工困难且工程投资巨大,锚索由于开挖坡面土体松驰,变形大,难以张拉形成较好的受力结构。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安全的破碎岩土体路堑支挡加固结构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以有效解决破碎岩土体陡坡路堑开挖收坡加固问题,增加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土钉墙,分层设置在路堑开挖坡面上;框架格梁,沿路堑开挖坡面设置于土钉墙外侧;预应力锚索,内端锚固于边坡岩土体中,外端与框架格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破碎岩土体陡坡路堑开挖收坡加固问题,具有施工安全、方便、经济等特点,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的框架格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土钉墙1、框架格梁2、纵梁21、横梁22、预应力锚索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包括:土钉墙1,分层设置在路堑开挖坡面上;框架格梁2,沿路堑开挖坡面设置于土钉墙1外侧;预应力锚索3,内端锚固于边坡岩土体中,外端与框架格梁2固定连接。
土钉墙1提高破碎岩土体路堑开挖坡面附近坡体的整体性和刚度,同时分层开挖分层形成土钉墙1可增加开挖边坡的临时稳定性,并作为框架格梁2的支撑受力结构。框架格梁2作为预应力锚索3的外部受力支撑结构,利用预应力锚索3的张拉力作用,保证开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该结构有效解决了破碎岩土体陡坡路堑开挖收坡加固问题,具有施工安全、方便、经济等特点,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所述土钉墙1中的土钉间距为1.5~2m,其长度为4~6m。参照图2,所述框架格梁2由交叉成网格状的钢筋混凝土纵梁21、钢筋混凝土横梁22组成,设置间距3~4m,预应力锚索3在网格节点处与框架格梁2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3设置长度根据计算确,锚固段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1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结构以及装配式土钉墙
- 下一篇:一种能够提高波纹管轴向强度的波纹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