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仓储气流循环单元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1346.3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8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邦;严哲清;王立;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埃瑞斯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65;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仓储 气流 循环 单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循环单元及系统,尤其是指一种仓储气流循环单元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经济蓬勃发展,能源需求日渐剧增,但又基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使得新电厂的建设难以推动,最后能源分配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出现严重的失衡,为了解决这道难题,高容量的移动储能系统相应而生,这是将某地区的某时段多余的电能储藏起来,运集到指定区域或时域后释放出来,让现有的能源做合适的分配调度。
然而,受限于蓄电池材料的影响,储能系统其内部仓储空间的温度场分布将严重影响其储能效率,甚至会引起安全隐患。因此,均匀且迅速地执行热量交换,能大幅度改善储能系统的效益与可靠程度,使得高容量的移动储能系统更容易被推广被大众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蓄电池单元体积能量密度的限制,高容量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体积,另外,当储能系统运作时将伴随着热能的产生,因此在有限的仓储空间内,空间利用的规划配置将严重影响热量的交换,这可能导致空间内温度场分布不均匀,使得蓄电池单元的工作性能与生命周期受到损害,最后影响整体系统的储能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仓储气流循环单元,所述的仓储气流循环单元包括两个箱体以及加/减压设备,所述加/减压设备设置于箱体上用于形成箱体之间的加/减压区,箱体设有贯穿箱体的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的风道口设有扰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叠合的蓄电池集合单元,蓄电池集合单元之间设有所述的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集合单元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仓储气流循环单元还包括计算单元和扰流板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数值计算扰流板角度,所述扰流板控制单元根据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控制扰流板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加/减压设备,所述加/减压设备为风扇,风扇与箱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仓储气流循环单元还包括角度控制单元,所述角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风扇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扰流板角度的取值范围:0°~180°。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扇角度的取值范围:0°~18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仓储气流循环系统,所述的仓储气流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仓储气流循环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新型的循环通道方式,均匀地促进仓储空间内热量的循环,平衡大规模储能系统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增强蓄电池的工作性能以及寿命,提高整体系统的储能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仓储气流循环单元侧视图。
附图标号:1、箱体;2、加/减压设备;3、风道;4、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仓储气流循环单元包括两个箱体1、加/减压设备2、风道3以及扰流板4.本实施例采用通过加强各个仓储单元的气流循环,使得仓储内部的温度场得以均匀分布。
箱体1内包括均匀布置的蓄电池集合单元,蓄电池集合单元沿着纵向堆叠起来,并在蓄电池集合单元之间留下风道3.风道3沿着横截面贯通箱体1,用来导通气流,从而使得各个蓄电池集合单元可以达到散热效果。
箱体与箱体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加/减压区域,加/减压的控制是通过加/减压设备2实现的。通常来说,气流循环单元的两个箱体之间为加压区域,两个箱体外侧为减压器区域,这样,相邻的区域就会产生压力差,使得气体通过风道3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达到蓄电池集合单元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埃瑞斯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埃瑞斯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1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冷却型圆柱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电池水冷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