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0795.6 | 申请日: | 201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6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万晓;金淑芳;赵文阀;曹丽;周江波;舒静;陈荣贵;刘青松;葛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22 | 分类号: | E04H15/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05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物 暂存 密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采用高性能织物涂层建筑膜材,按照设计图纸焊接成封闭空间。膜的四周与地面基础加以锚固,通过机械送风系统往室内空间充气成形。并配合钢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成为抵御风、雪的新型封闭式建筑形式。
整个气膜建筑属于密闭结构,可以把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密闭在膜内,并由专门的通道进入配套设施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标准,具有安全环保、施工迅速、经济实惠等特点。
但在现有技术中,气膜建筑的应用范围窄,通常用作存储仓库使用,其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保障措施有限,不适用于进行有毒或者有害物品的存放。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膜建筑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不适用于有毒或者有害物品的存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其包括:气膜建筑主体;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废气浓度的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气模建筑主体一侧的出入口;送风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气膜建筑主体上的送风口、排风口、若干台风机以及连接管道;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所述送风口和排风口,用于驱动气膜建筑主体内空气以换气率进行交换;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气体传感器及风机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废气浓度调整所述风机的启动或关闭;用于处理排风口输出的废气的废气处理间,所述废气处理间通过回风管道与所述送风系统连接。
可选地,所述回风管道上设置有回风阀门,所述回风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若干应急排放阀。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包括气承膜以及用于提供固定框架的固定圈梁;所述气承膜为双层膜,外膜与内衬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保温棉层。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的工作压差为120Pa。
可选地,所述气承膜的边界通过5*5的镀锌角钢压合在所述固定圈梁上。
可选地,所述气承膜固定在所述固定圈梁的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还设置有应急门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气膜建筑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可以把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密闭在膜内,并由专门的通道进入配套设施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标准,实现内部空气的内循环,整个气膜建筑具有安全环保、施工迅速、经济实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以气膜建筑主体100为基础,在气模建筑主体一侧设置有出入口110,送风系统200、控制系统300以及废气处理间400。
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00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废气浓度的气体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0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