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装配中空夹层结构转子坯的高频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6201.4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3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岩松;葛杰;凌桂荣;王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10 | 分类号: | H05B6/1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175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装配 中空 夹层 结构 转子 高频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转子的高频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中空夹层结构转子坯的高频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的转子轴与转子坯内孔是过盈配,装配通常采用感应线圈高频加热转子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转子坯在热态时内孔变大,从而使轴可以轻松穿过转子孔,实现装配。
常规的感应线圈高频加热转子坯的方法:转子坯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转轴坯的轴线与高频感应线圈轴线平行设置,高频线圈通电,放在线圈中的转子坯上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使转子坯发热,从而加热转子坯,使其内孔变大。高频感应有集肤效应,感应电流向转子坯外圆柱面集中,产生的热量集中在转子坯外圆柱面区域,转子坯内孔附近主要靠热传递从外面发热区域的热量传递来加热。对于实心结构(转子坯内的内孔外)的转子坯来说,这种加热方法是可行的,并行之有效的。
但是,如图1所示的中空夹层结构的转子坯(转子的轮毂11是通过轮幅12与转子坯外圆柱面13形成连接,内孔(轮毂)和转子坯外圆柱面之间存在中空结构,形成中空夹层结构的转子坯)采用常规的高频加热方法就不行了,轮毂周围有空腔结构,空腔有隔热作用,热量仅靠几条狭窄的轮辐将热量从转子坯外圆柱面区域传递到轮毂,热传递慢,往往转子坯外圆柱面烧化了,轮毂温度还达不到要求。而高频加热时间又很短,只有几秒到十几秒,这就使传递到内孔(轮毂)处的热量很少,轮毂升温很慢,内孔膨胀量达不到要求。即使内孔处能加热到要求温度,也因为轮毂升温慢,生产效率低,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中空夹层结构转子坯的高频加热装置,采用高频感应线圈通电形成的涡流所在平面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平行,使涡流加热转子坯的两个端面,轮毂的端部直接传递到转子坯内部的轮毂上,热量是轮毂外部向内部传递,轮毂上的温度与轮辐、转子坯外圆柱面的温度基本一致,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烧化转子坯外圆柱面的问题,也解决了轮毂温升慢、温升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适用于装配中空夹层结构转子坯的高频加热装置,包括复数匝高频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通电形成的涡流所在平面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平行,所述涡流使所述转子的轮毂变热、进而使所述转子内孔壁膨胀,便于一转子轴插入所述转子内孔中。采用高频感应线圈通电形成的涡流所在平面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平行,使涡流加热转子坯的两个端面,轮毂的端部直接传递到转子坯内部的轮毂上,热量是轮毂外部向内部传递,轮毂上的温度与轮辐、转子坯外圆柱面的温度基本一致,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烧化转子坯外圆柱面的问题,也解决了轮毂温升慢、温升不够的问题。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每匝所述感应线圈所包围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中空夹层结构转子的高度,所述转子内置于所述感应线圈加热时,所述中空夹层结构转子的轴线与所述感应线圈的轴线垂直。
为了使加热区域集中在转子坯的两个端面,尽量避免直接加热转子坯外圆柱面、也避免转子坯外圆柱面的温升大于轮毂温升,所述感应线圈呈椭圆形或具有倒圆角的长方形,使转子坯外圆柱面离感应线圈具有较大距离。
应用高频加热装置加热及装配中空夹层结构转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s1.设置高频感应线圈的结构;使所述转子内置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时,所述转子的轴线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轴线垂直;
s2. 所述转子内置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所述转子的轴线与所述感应线圈的轴线垂直;
s3. 高频感应线圈通电,在所述转子上形成涡流,所述涡流所在平面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平行,所述涡流对所述轮毂加热,使所述转子内孔增大;
s4.向增大的所述转子内孔中插入转子轴。
每匝所述感应线圈所包围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中空夹层结构转子的高度。
所述感应线圈呈椭圆形或具有倒圆角的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采用高频感应线圈通电形成的涡流所在平面与所述转子的轴线平行,使涡流加热转子坯的两个端面,轮毂的端部直接传递到转子坯内部的轮毂上,热量是轮毂外部向内部传递,轮毂上的温度与轮辐、转子坯外圆柱面的温度基本一致,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烧化转子坯外圆柱面的问题,也解决了轮毂温升慢、温升不够的问题,且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为了使加热区域集中在转子坯的两个端面,尽量避免直接加热转子坯外圆柱面、也避免转子坯外圆柱面的温升大于轮毂温升,所述感应线圈呈椭圆形或具有倒圆角的长方形,使转子坯外圆柱面离感应线圈具有较大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6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世界时间/时差速查盘
- 下一篇:一种居家养老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