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OF应用的高速网络光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5482.1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4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王志;吕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铭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H04Q1/02;H04Q11/00;H05K7/20;H04L12/801 |
代理公司: | 郑州汇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7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of 应用 高速 网络 交换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POF应用的高速网络光交换机,其结构包括机座、信号接收杆、散热孔、电路板、USB接口、电磁线圈、驱动器、节流装置、电线插口、SD读卡接口、绝缘板、光纤收发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光纤收发器,芯片按位来转发数据,该转发方式具有转发速度快、通透率高、时延低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应用于速率固定的链路上,同时由于此类设备在正常通信前没有一个自协商的过程,因此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得更好。缓冲线路防止由于网络拥塞造成的数据包丢失,具有设计简单、可靠性高、电源消耗少等优点,能使设备得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POF应用的高速网络光交换机,属于光交换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网络光交换机是不需要经过光电转换,直接进行光信号交换的数据交换的设备。光交换机大大提高了交换的速率。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0510003835.3,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交换器,其可将来自输入光纤的光讯号交换至二条输出光纤的其中之一。光交换器包括:双芯准直器,连接至输入光纤以及其中之一输出光纤;单芯准直器,连接至另一输出光纤;切换机构,是用以移动光学反射元件,且双芯准直器以及单芯准直器是分别置于光学反射元件的两侧。当光学反射元件置于作用位置时,光讯号可借由光学反射元件而传送至双芯准直器的输出光纤;当光学反射元件置于非作用位置时,光讯号可传送至单芯准直器的输出光纤。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按位来转发数据,转发速度慢、通透率低、时延长等方面的劣势,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得不好,导致由于网络拥塞造成的数据包丢失,可靠性低、电源消耗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OF应用的高速网络光交换机,以解决现有的无法按位来转发数据,转发速度慢、通透率低、时延长等方面的劣势,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得不好,导致由于网络拥塞造成的数据包丢失,可靠性低、电源消耗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POF应用的高速网络光交换机,其结构包括机座、信号接收杆、散热孔、电路板、USB接口、电磁线圈、驱动器、节流装置、电线插口、SD读卡接口、绝缘板、光纤收发器,所述机座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机座上表面与信号接收杆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杆共设有两个,所述机座后表面右端设有散热孔。所述机座内部下表面设有电路板,所述机座与USB接口采用间隙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电磁线圈设在电路板上表面中端,所述电路板上表面设有驱动器,所述节流装置设在电路板上表面,所述电线插口设在电路板上表面,所述电路板上表面设有SD读卡接口,所述绝缘板设在电路板上表面,光纤收发器设在电路板上表面右端。所述光纤收发器由保护块、面板、芯片、光纤接头、缓冲线路、感应器组成,所述保护块与面板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面板上表面设有芯片,所述面板上表面右侧设有光纤接头,所述缓冲线路设在面板上表面,所述感应器设在面板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USB接口右侧设有驱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设在驱动器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右侧设有节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线插口设在SD读卡接口右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SD读卡接口左侧设有绝缘板。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具有散热功能,防止高温烧坏线路,带来的设备短路。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装置能够减少电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光纤收发器,芯片按位来转发数据,该转发方式具有转发速度快、通透率高、时延低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应用于速率固定的链路上,同时由于此类设备在正常通信前没有一个自协商的过程,因此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得更好。缓冲线路防止由于网络拥塞造成的数据包丢失,具有设计简单、可靠性高、电源消耗少等优点,能使设备得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铭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铭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5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