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4907.7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四来;黎国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亚科微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7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刀具 再生 生产 焊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PCB加工用钻头/铣刀的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逐渐走向轻、薄、短、小的时代趋势下,使得各种电子产品的体积亦逐渐缩小,电子产品内部各种零件的制造及加工制造过程也相对的越来越精细,一般印刷电路基板(Printed Circuit Borad,简称PCB)是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元件,且印刷电路基板的体积必须随着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
在印刷电路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切削刀具(钻头和铣刀)是必备的切割工具;该切削刀具一般采用高硬度的碳化钨钢或其他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刀具与印刷电路基板处在一高速运转高温摩擦的环境下,刀具与印刷电路基板接触时其刀头易受到损耗,传统的作法是以大的刀径尺寸研磨成较小的刀径尺寸,或者将整支铣刀当成报废品予以报废,并重新换购一支新铣刀。而对于第一种作法是将刀刃整修磨平后再重新研磨刀刃,改造工艺复杂,且一般这种作法在研磨前后刀径尺寸的落差≥0.8mm,即刀径2.0mm的铣刀只能磨成1.2mm以下的尺寸,因此,这种作法并不适用于刀径较小的铣刀;对于第二种作法,浪费资源,生产成本高。
采用回收废旧料切断,将切出的两个半成品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钻头/铣刀加工用棒料是较为经济且环保的技术方案,焊接过程中需使得两个半成品同轴抵靠,需要对两个半成品进行较为稳定的夹紧定位,以保证焊接质量,但目前尚无相应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顶端开设有供待加工棒料部分深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通所述定位座的左右两端且长度不小于两个待加工棒料的长度之和;
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压靠在两所述待加工棒料顶端的两块压板,每一所述压板连接有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所述待加工棒料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布置于所述定位座旁;
夹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与两所述待加工棒料的非加工端面抵紧的两个抵紧杆,两所述抵紧杆分别自所述定位槽的左右两端伸入至所述定位槽内,至少其中一所述抵紧杆连接有驱动其沿所述定位槽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第二驱动结构;
用于对两所述待加工棒料进行加热以使得焊料熔化的加热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槽为V型槽。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槽的两槽壁之间的交角为60°。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槽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保护气供应管,所述保护气供应管连接有保护气气源,所述保护气供应管出口端位于对应侧的所述抵紧杆的下方。
作为实施例之一,其中一所述抵紧杆固定安装于一安装支座上,所述安装支座靠近所述定位座的对应端设置,另一所述抵紧杆连接有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具有一可伸缩的抵紧驱动轴,所述抵紧驱动轴的轴向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抵紧驱动轴与对应的所述抵紧杆同轴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压板支座和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压板支座布置于所述定位座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具有一轴向为竖直方向且可伸缩的升降驱动轴,所述压板与对应的所述压板支座及对应的所述升降驱动轴均铰接,每一所述压板上的压板支座铰接点、升降驱动轴铰接点及棒料压靠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感应加热线圈,于所述定位座上对应开设有线圈安装槽,所述定位槽包括左侧槽段和右侧槽段,所述线圈安装槽位于所述左侧槽段与所述右侧槽段之间,所述线圈安装槽与所述左侧槽段及所述右侧槽段均导通,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安装槽内且轴向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同。
作为实施例之一,两所述抵紧杆均为用于与对应的待加工棒料同轴抵接的圆柱形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与所述抵紧杆同轴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线圈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耐火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亚科微钻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亚科微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4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