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育苗点播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4272.0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6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路远;田福平;胡宇;张茜;贺泂杰;崔光欣;朱新强;王春梅;张小甫;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育苗 点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育苗点播器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营养钵育苗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育苗技术,比如棉花育苗,是用带有钵筒和顶盖的模具将营养土做成营养钵,然后向营养钵中点入种子,最后掩土盖住。
随着农业的发展,传统的人工点苗方式已逐渐被半自动,甚至机械全自动化取缔,然而在育苗播种这块,现有的点播器,构造较为复杂,易损坏,不易修理,且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育苗点播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育苗点播器装置,包括点播器,所述点播器的顶端设置有种子漏斗,所述种子漏斗的两侧焊接有支杆,所述种子漏斗的底端套接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底端焊接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通过套管与挡板滑动套接,所述套管通过第一横杆与支杆滑动套接,所述挡板的外部套接有钵筒,所述钵筒的两侧通过第二横杆与支杆焊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支管的底侧开设有出种口,且在与之对应的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种子预存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支管的底端焊接有金属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支管的外径与套管的内径大小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杆共设置有两个,且两支杆沿第一支管的竖直中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第二支管的底部焊接有金属块,可以在培养土中打出种子种植槽,第二支管的下内壁开设有出种口,且在与之对应的套管上开设有种子预存槽,在没有培养土时,挡板下滑,套管上的种子预存槽和第二支管上的出种口处于交错状态,种子不能落下,当推出培养土时,种子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培养土上的种子种植槽,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半自动化,不需要人工二次点种,有效的提高了育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育苗点播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育苗点播器播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育苗点播器播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例说明:
1-种子漏斗、2-支杆、3-第一支管、4-第二支管、5-套管、6-第一横杆、7-出种口、8-第二横杆、9-钵筒、10-金属块、11-种子预存槽、12-挡板、13-点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种新型育苗点播器装置,包括点播器13,点播器13的顶端设置有种子漏斗1,种子漏斗1的两侧焊接有支杆2,种子漏斗1的底端套接有第一支管3,第一支管3的底端焊接有第二支管4,第二支管4通过套管5与挡板12滑动套接,套管5通过第一横杆6与支杆2滑动套接,挡板12的外部套接有钵筒9,钵筒9的两侧通过第二横杆8与支杆2焊接。
第二支管4的底侧开设有出种口7,且在与之对应的套管5的内壁上开设有种子预存槽11,第二支管4的底端焊接有金属块10,第二支管4的外径与套管5的内径大小相等,支杆2共设置有两个,且两支杆沿第一支管3的竖直中线对称。
在第二支管4底端焊接的金属块10,用于在培养土中打出种子种植槽,有利于种子发芽,第一横杆6用于推出成型的培养钵土,在套管5的内壁开设的种子预存槽11,用于即将点播的种子的预存放。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钵筒9插入培养土,挡板12在培养土的作用力下,向上运动,第二支管4的底部焊接有金属块10,可以在培养土中打出种子种植槽,第二支管4的下内壁开设有出种口7,且在与之对应的套管5上开设有种子预存槽11,挡板12带动套管5向上运动,当套管5上的种子预存槽11与第二支管4上的出种口7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种子就会滑动到种子预存槽11内,在交错位置时种子则不能下落,在推出培养土时,挡板12下滑,种子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培养土上的种子种植槽,此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半自动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4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