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电晕消光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3363.2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8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袁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伊美薄膜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3/08;B32B2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电晕 消光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光膜,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薄膜技术领域的双面电晕消光膜。
背景技术
由于塑料制品对光线吸收一般较少,薄膜制品对光线吸收更是可以忽略,因此通常采用消光的方式对光线进行吸收和散射。实际中实现消光多采用散射方法。实现散射消光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制品表面散射而消光,二从加强制品本体散射而消光。表面散射是通过提高制品表面粗糙度来实现的,当入射光射向粗糙表面时,镜面反射被漫反射代替,漫反射的本质还遵从反射定律,漫反射会互相干涉而使散射场光强增大,由此镜面反射强度大为减弱,达到消光目的。消光后的薄膜可以给人的视觉以柔和、舒适、朦胧的效果,因此消光膜可以用作高档商品的包装,或贴附在冰箱、空调、汽车及高档工艺或家具制品表层,防止其表面刮花。目前,双面电晕消光膜具有双面电晕,其一面可用于印刷、复合,另一面可同时用于其他工序,例如申请人早期所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2742766 U所公开的一种双面电晕消光膜。但现有技术中的消光膜强度不高,较容易因划、刮、撕而破损,而为了加强其强度,通常的方式是采用增加其他材质的复合层,而这种方式在提高薄膜厚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原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双面电晕消光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电晕消光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下层电晕层、芯层、消光层、下层加强层、上层加强层、上层电晕层,所述下层加强层包括聚丙烯树脂材质的下基层,在所述下基层内平行设置有若干条第一聚酰胺丝;所述上层加强层包括聚丙烯树脂材质的上基层,在所述上基层内平行设置有若干条第二聚酰胺丝;所述第一聚酰胺丝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垂直设置。
所述上层电晕层与下层电晕层均为聚丙烯树脂层,并且所述上层电晕层与下层电晕层两者的厚度为20~25μm。
所述芯层为聚丙烯树脂层,所述芯层的厚度为40~45μm。
所述上基层与下基层的厚度均为15~20μm;所述第一聚酰胺丝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的直径均为8~12μm。
所述消光层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其厚度为5~10μ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电晕消光膜,由于设置了上层加强层和下层加强层,并且在上层加强层和下层加强层内各自设置有第一聚酰胺丝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同时第一聚酰胺丝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垂直布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消光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抗拉伸强度,以及提高了消光膜的抗剪切力强度,使消光膜不易因划、刮、撕而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电晕消光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下层电晕层1、芯层2、消光层3、下层加强层4、上层加强层5、上层电晕层6,所述下层加强层4包括聚丙烯树脂材质的下基层41,在所述下基层41内平行设置有若干条第一聚酰胺丝42;所述上层加强层5包括聚丙烯树脂材质的上基层51,在所述上基层51内平行设置有若干条第二聚酰胺丝52;所述第一聚酰胺丝42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52垂直设置。
所述上层电晕层6与下层电晕层1均为聚丙烯树脂层,并且所述上层电晕层6与下层电晕层1两者的厚度为20~25μm。
所述芯层2为聚丙烯树脂层,所述芯层的厚度为40~45μm。
所述上基层51与下基层41的厚度均为15~20μm;所述第一聚酰胺丝52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42的直径均为8~12μm。
所述消光层3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其厚度为5~10μ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电晕消光膜,由于设置了上层加强层和下层加强层,并且在上层加强层和下层加强层内各自设置有第一聚酰胺丝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同时第一聚酰胺丝与所述第二聚酰胺丝垂直布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消光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抗拉伸强度,以及提高了消光膜的抗剪切力强度,使消光膜不易因划、刮、撕而破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伊美薄膜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伊美薄膜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3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