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流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3219.9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7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闵小平;葛胜祥;付达;张建中;翁振宇;张军;夏宁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微流控系统。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微流控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微流控技术的巨大潜力,已经成为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微流控技术可以把整个实验在一个微流控芯片上完成。
微流控技术中微流控芯片的液体试剂驱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有技术实现微流控芯片的流体驱动技术一般是在微流控芯片的入口和出口处固定连接管,例如插入金属管或者套上橡胶管,然后将连接管连接至蠕动泵或者注射泵。这种流体驱动技术使微流控芯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一根根的连接连接管,非常不方便;而且一旦连接管连接完毕,微流控芯片和连接管之间不能有较大的相对运动,这对于微流控技术里面比较常用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来说尤为不便,离心式微流控芯片需要旋转,采用固定连接管的流体驱动技术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也难以用同一驱动系统去驱动不同位置的液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系统,可以在满足流体驱动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微流控芯片和流体驱动装置之间的相对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和流体驱动装置,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微流控芯片外部的第一吸吹孔和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微流控芯片外部的第二吹吸孔,所述流体驱动装置包括泵和与所述泵耦合的吸盘,其中,所述吸盘具有与所述微流控芯片连接的连接状态和与所述微流控芯片脱离的断开状态,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一吹吸孔和所述第二吹吸孔中的一个连通而使所述泵与所述吸盘连通的吹吸孔相应的腔室耦合,所述泵通过改变与其耦合的腔室的气压而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一个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转移至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另一个内。
进一步地,所述泵通过所述吸盘向耦合的腔室吹送气体或通过所述吸盘从耦合的腔室抽吸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系统还包括吸盘位置操纵装置,所述吸盘位置操纵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吸盘动作以使所述吸盘在所述连接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位置操纵装置包括与所述吸盘驱动连接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还包括软管,所述泵与所述吸盘通过所述软管连接,所述吸盘位置操纵装置与所述泵相对固定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泵为蠕动泵、真空泵或注射泵。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泵耦合以控制所述泵的动作。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泵和所述吸盘位置操纵装置耦合以控制所述泵和所述吸盘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吸盘,其中,所述多个吸盘与同一个所述泵耦合或者所述多个吸盘中至少两个所述吸盘与不同的泵分别耦合。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微流控芯片,所述吸盘可选择地与所述多个微流控芯片的任意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腔室或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腔室。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流控系统,其流体驱动装置的吸盘具有与微流控芯片连接的连接状态和与微流控芯片脱离的断开状态,在连接状态,吸盘与微流控芯片的第一吹吸孔和第二吹吸孔中的一个连通而使流体驱动装置的泵与吸盘连通的吹吸孔相应的腔室耦合,泵通过改变与其耦合的腔室的气压而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一个内的液体通过连通通道转移至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另一个内,因此,在需要微流控芯片与流体驱动装置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可以使吸盘处于断开状态,而在需要内部转移流体时,可以使吸盘与相应的吹吸孔连通,从而可以在满足流体驱动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微流控芯片和流体驱动装置之间的相对运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流控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流控系统的单层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流控系统的双层吸盘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3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输送带接驳硫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橡胶鞋底生产的新型平板硫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