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龙虾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2892.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邓长松;秦鑫晨;洪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长松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1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龙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龙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龙虾套。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捕龙虾方法不计其数,但是针对于龙虾打洞现象较多,特别是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则大大提高了捕捉龙虾的难度。对于此现象,大多数捕捉龙虾者则采用靠手去龙虾洞里抓的方式,极易被龙虾夹伤手,并且有的龙虾洞穴比较深,光靠手去抓根本够不着。因此,一种能够自动捕捉龙虾的工具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龙虾套,可以在
解决龙虾洞、蟹洞里捕龙虾、螃蟹困难的问题,使用简便快捷、捕捉率高、耐用、携带方便,且制造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龙虾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拉绳、弹簧、弹性钢片、连杆、钢丝、钢丝套、诱饵筒,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部,所述弹簧位于外筒内部,且一端接触于外筒顶端内壁,另一端接触于内筒顶端外壁,所述拉绳穿过外筒与弹簧内部,一端系与内筒顶部,所述钢丝穿过钢丝套内部,所述连杆一端与诱饵筒相固定。
作为优化,所述外筒近顶端段设置有弹性钢片卡位,能够卡住弹性钢片并固定。
作为优化,所述弹性钢片中部设置有半球型凸起。
作为优化,所述外筒顶端设置有圆孔,可供拉绳穿过。
作为优化,所述拉绳一端系有小球,所述小球大小直径比圆孔略大,可防止拉绳完全收进外筒内部。
作为优化,所述连杆一端设置有两侧对称的第一圆柱凸起。
作为优化,所述连杆近两侧对称的第一圆柱凸起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第二圆柱凸起。
作为优化,所述连杆上的第一圆柱凸起和第二圆柱凸起分别设置在相互垂直的基准面上。
作为优化,所述内筒近顶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设置的位置刚好能够使其和所述连杆近两侧对称的第一圆柱凸起端一定距离处设置的第二圆柱凸起相配合。
作为优化,所述内筒近顶端位置处设置有两侧对称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设置的位置能够使其和连杆上的第一圆柱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二圆孔大小与所述连杆一端设置的两侧对称的第一圆柱凸起大小一致,可供两者稳定配合。
作为优化,所述钢丝一端弯曲为套环。
作为优化,所述诱饵筒侧面圆周阵列设置有取食孔,所述取食孔可为方孔、圆孔或多边形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包括外筒、圆孔、弹性钢片卡位、内筒、第一圆孔、第二圆孔、拉绳、小球、弹簧、弹性钢片、半球型凸起,连杆、第一圆柱凸起、第二圆柱凸起、钢丝、套环、钢丝套、诱饵筒、取食孔,能够实现当虾或蟹类水产动物在穿过套环食用诱饵筒内的诱饵时,从而引起连杆振动,带动第二圆柱凸起抵出弹性钢片上的半球形凸起,在弹簧的弹力下弹回外筒,使套环自动缩紧并套住虾或蟹类水产动物,实现自动捕捉过程。且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龙虾套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捕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筒的全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筒的轴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杆的轴测图。
图中:1-外筒,101-圆孔,102-弹性钢片卡位,2-内筒,201-第一圆孔,202-第二圆孔,3-拉绳,4-弹簧,5-弹性钢片,501-半球形凸起,6-连杆,601-第一圆柱凸起,602-第二圆柱凸起,7-钢丝,701-套环,8-钢丝套,9-诱饵筒,901-取食孔,10-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龙虾套,包括外筒1、内筒2、拉绳3、弹簧4、弹性钢片5、连杆6、钢丝7、钢丝套8、诱饵筒9,所述内筒2位于外筒1内部,所述弹簧4位于外筒1内部,且一端接触于外筒1顶端内壁,另一端接触于内筒2顶端外壁,所述拉绳3穿过外筒1与弹簧4内部,一端系于内筒2顶部,所述钢丝7穿过钢丝套8内部,所述连杆6一端与诱饵筒9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1一侧为方形凸起状。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1内壁近顶端段设置有弹性钢片卡位102,能够卡住弹性钢片5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钢片5中部设置有半球型凸起5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长松,未经邓长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2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殖棘腹蛙的装置
- 下一篇:晶体谐振器测试头塑料块简易开槽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