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捡球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2114.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4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欣晔;胡汉梅;杨嘉炜;邓靖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3/00;B25J13/08;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捡球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而兵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类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在这类小球类项目中,在训练或学习中会产生大量的练习用球,采用人力去捡效率会比较低,而且造成人力的浪费。现有技术也出现了一些捡球机器人,例如200710190398.X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捡球机器人,采用摄像头进行识别再进行捡球,但摄像头的识别范围比较窄,而且存在视觉死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捡球机器人,识别的范围比较大,操作灵活,实现智能捡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捡球机器人,包括外壳、车轮、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机械爪、球筒和电池,电池为机器人提供电能,所述外壳下侧设置车轮,第一电机为车轮提供动力,第一机械臂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外壳和第二机械臂连接,第二机械臂前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机械爪连接,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分别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提供动力,外壳前端设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雷达定位装置,外壳上端设置球筒,摄像头与图像处理器和控制器依次电性连接,红外传感器和雷达定位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机械爪包括第一机械爪和第二机械爪,第一机械爪和第二机械爪通过第四转轴连接,第五电机为第四转轴提供动力。
优选的方案中,包括蓝牙装置,所述蓝牙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机械臂上安装计数装置,所述计数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外壳上设置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壳上端设置卡槽,球筒安装在卡槽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壳为圆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捡球机器人,可以将球收集到球筒中,不会对球造成损坏,同时收集的范围比较大,适用性更强。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蓝牙装置,可以远程对机器人操控。设置的计数装置,可以根据第二机械臂的摆臂次数,自动识别球筒是否装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图中:外壳1,车轮2,第一机械臂3,第二机械臂4,机械爪5,球筒6,电池7,充电接口8,第一电机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15,第四电机16,第五电机17,摄像头18,红外传感器19,雷达定位装置20,图像处理器21,控制器22,蓝牙装置23,计数装置24,卡槽101,第一机械爪501,第二机械爪50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一种智能捡球机器人,包括外壳1、车轮2、第一机械臂3、第二机械臂4、机械爪5、球筒6和电池7,电池7为机器人提供电能,所述外壳1下侧设置车轮2,第一电机9为车轮2提供动力,第一机械臂3分别通过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与外壳1和第二机械臂4连接,第二机械臂4前端通过第三转轴12与机械爪5连接,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15和第四电机16分别为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和第三转轴12提供动力,外壳1前端设置摄像头18、红外传感器19和雷达定位装置20,外壳1上端设置球筒6,摄像头18与图像处理器21和控制器22依次电性连接,红外传感器19和雷达定位装置20与控制器22电性连接。
所述机械爪5包括第一机械爪501和第二机械爪502,第一机械爪501和第二机械爪502通过第四转轴13连接,第五电机17为第四转轴13提供动力。机械爪5为两节设计,调节更灵活。
优选的,包括蓝牙装置23,所述蓝牙装置23与控制器22电性连接。可以远程对机器人操控。
所述第二机械臂4上安装计数装置24,所述计数装置24与控制器22电性连接。可以根据第二机械臂4的摆臂次数,自动识别球筒是否装满。
所述电池7为充电电池,外壳1上设置充电接口8,充电接口8与电池7电性连接。
所述外壳1上端设置卡槽101,球筒6安装在卡槽101内。卡槽101可以固定球筒6。
所述外壳1为圆筒形。可以减少机器人的碰撞,转弯更加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2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助残机械手臂
- 下一篇:一种新型机械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