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藻处理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0258.3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水华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藻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蓝藻处理船。
背景技术
水华(Water bloom),又名“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含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通常水的颜色呈现绿色或蓝色。自然形成的水华现象会很快消失,并不会带来环境影响。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生产与生活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人为往水体中排放的氮素和磷素过多,使得淡水的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据多年的研究,我国内陆 湖泊水华主要是蓝藻水华,以微囊藻为主。蓝藻水华频发,内陆江河、湖泊水体及近海水域 受到严重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能;大量死亡藻类释放的有毒物质、致臭物质和有机物 使局部水质和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影响了水体的生态、渔业、景观等功能,甚至威胁到饮用 水的安全,如太湖这边,每年对于蓝藻处理的投入很大,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将蓝藻用船收集起来,再运至地面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并且收集蓝藻时都是用抽水泵进行吸料操作,收集蓝藻时会把大量水也一起吸起来,每次出船处理的蓝藻有效,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蓝藻处理船,其能够大大提高处理蓝藻的效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蓝藻处理船,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安装有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收集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上料板,所述上料板上两侧安装有链轮机构,所述链轮机构的链条上安装有刮板,所述上料板上端铰接连接所述船体上的第一支架,所述船体上活动安装有支撑液压缸,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所述上料板,所述上料板末端设置有搅拌池,所述搅拌池内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搅拌池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出料管出口处下端设置有振动筛装置,所述振动筛装置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振动筛装置出料端部设置有蓝藻泥收集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所述搅拌池与所述上料板之间设置有分路装置,两个所述搅拌池的出料管连接投料箱,所述投料箱设置于所述振动筛装置上方且底部开有出料通槽;
所述分路装置包括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倾斜设置,所述导料槽倾斜上端开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位于一个所述搅拌池上方,所述落料口上安装有挡料板,所述导料槽倾斜下端出口位于另一个所述搅拌池上方;
所述导料槽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挡料板两侧卡嵌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挡料板上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导料槽上端的导向套;
所述落料口上端安装有C形挡板,所述C形挡板与所述导料槽之间留有出料间隙;
所述搅拌池内安装有两个所述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连接搅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驱动电机通过横梁安装于所述搅拌池上端开口处;
所述投料箱包括并排布置的三个,所述搅拌池上对应开有三个所述出料口,所述振动筛装置对应设置有三个;
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横杆,所述横杆上安装有搅拌齿;
所述刮板为软板,所述刮板通过刮板架安装于所述链条;
所述振动筛装置包括振动支架,所述振动支架倾斜设置于第二支架上且与水平面夹角为8-15°,所述过滤网为不锈钢过滤网,所述振动支架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振动支架倾斜上端通过连杆连接转盘的偏心轴,所述偏心轴连接振动驱动电机;
所述上料板倾斜下端两侧分别通过销轴安装有可转动的收料板;
所述蓝藻泥收集装置包括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上开设置有对应所述振动筛装置出料端部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进料斗。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根据蓝藻厚度可以使用支撑液压缸调节上料板底部高度,使用刮板将蓝藻刮起经过上料板送至搅拌池内,保证将蓝藻收集起来的同时不会带起大量的水,在搅拌池内加入絮凝剂搅拌后出料至振动筛上,水经过过滤网落下至船体上再回流至河中,蓝藻泥从过滤网上滑落至蓝藻泥收集器中收集起来,在河中收集藻蓝后即可在船上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处理蓝藻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振动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路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4为A-A向剖视图;
图6为投料箱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水华,未经陈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02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