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0140.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惠俊恒;蒋仁章;高兴;周珊;田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18;H01B7/02;H01B7/295;H01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新能源 高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
背景技术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电缆是汽车电力传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并且需求也越来越大,其性能优劣也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使用性能。同时,随着汽车电器的大量应用,动力传输系统日益复杂,此类电缆不仅高、低压并存,而且传输电流和功率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汽车内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小环境,汽车上存在高温、高温差、有机溶剂、易燃品和干扰噪音等多种恶劣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汽车颠簸、震动而引起的电缆与汽车或电缆与电缆之间的相互摩擦和牵拉,使汽车电缆很容易出现破损或断裂,导致汽车电力传输不畅甚至中断。目前一些线束厂主要通过在电缆外套上一层波纹管来解决电缆与汽车、电缆与电缆间的相互摩擦问题,这种加工方式费时费力,不仅影响电缆的弯曲性能,还严重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柔软耐磨、经济性高、环保无污染的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包括导体1,所述导体1的外部挤制有低烟无卤阻燃的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所述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的外部设有外护套5,在外护套5和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之间设有绕包层3和屏蔽层4,并且在外护套5的外部设有由尼龙挤制而成的保护层6。
优选的,所述的导体1由多根铜丝11经分层紧压绞合成缆,多根铜丝11的束丝方向与复绞方向均为左向。
优选的,所述绕包层3的绕包方向与导体1的多根铜丝11的束丝方向与复绞方向一致,均为左向。
优选的,所述的绕包层3是铝塑复合带。
优选的,所述的屏蔽层4是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
优选的,所述的外护套5是邵氏硬度80A的柔软级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外护套。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层6是尼龙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通过在外护套的外部设置由尼龙挤制而成的保护层,从而增加了本电缆的耐磨性并提高了装配效率,使得本电缆在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复杂环境下工作时,能够抵抗长时间的相互摩擦和牵拉并减少破损或断裂等问题的出现,保证汽车电力传输的通畅,同时,通过在导体的外部设置低烟无卤阻燃的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不仅能够降低绝缘材料的硬度从而综合提高电缆弯曲柔性效果,而且还剧透阻燃耐高温、经济环保无污染等特性,从而增加了本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3-绕包层、4-屏蔽层、5-外护套、6-保护层、11-铜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型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包括导体1,所述导体1的外部挤制有低烟无卤阻燃的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所述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的外部设有外护套5,在外护套5和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之间设有绕包层3和屏蔽层4,并且在外护套5的外部设有由尼龙挤制而成的保护层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护套5的外部设置由尼龙挤制而成的保护层6,从而增加了本电缆的耐磨性并提高了装配效率,使得本电缆在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复杂环境下工作时,能够抵抗长时间的相互摩擦和牵拉并减少破损或断裂等问题的出现,保证汽车电力传输的通畅,同时,通过在导体1的外部设置低烟无卤阻燃的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不仅能够降低绝缘材料的硬度从而综合提高电缆弯曲柔性效果,而且还剧透阻燃耐高温、经济环保无污染等特性,从而增加了本电缆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0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简单快捷调整的送料机构
- 下一篇:印刷电路板组装件的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