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友好型污泥减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8454.7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3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马竞男;王学科;谢迎辉;刘静伟;芦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3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友好 污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减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污水处理技术迅猛发展,全国各地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产。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如二级污水处理厂,污泥量约占总处理水量的0.3%~0.5%(体积)。污泥处理处置进程远跟不上污水处理的步伐,导致大量污泥堆放,无处处置,产生臭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建立污泥处理厂,对污水厂的污泥进行集中处置是污泥的最终处理途径,但是污泥产量大,处理成本高,直接处置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污泥含水率高,但从污水厂到污泥厂的过程中不能通过管路运输,只能通过汽车运输,污泥的运输提高了污泥的处置成本,且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滴漏、气体外溢等,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首先进行减量处理,可为后续污泥处理减压。
当污泥处于厌氧状态时,污泥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生硫化氢、有机硫、甲硫醇、吲哚、氨等气体,形成恶臭气味。污泥臭气成份复杂,不但对人体感官产生不约影响,还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对周围空气、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甚至使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神经干扰,危害极大,一旦产生,收集处理难度大,不能回收利用。污泥臭气处理技术将污泥厌氧产生的臭气进行净化,达标排放,但是减量后的污泥外运仍会产生臭气,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污泥产量大,且污泥放置产生恶臭的问题,提出一种环境友好型污泥减量系统,在污泥减量处理过程中,从根本上抑制臭气的产生,且减量后的污泥也不再产生臭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污泥减量系统,包括:
过氧曝气池(1),配有过氧曝气池进泥泵(2)、过氧搅拌装置(3)、过氧曝气器(4)、污泥回流泵(5)和刮渣装置(27),与污水厂的污泥储池相连接;
灭菌装置(6),配有灭菌装置进泥泵(7)、灭菌搅拌装置(8)、灭菌剂加药装置(9)、灭菌剂喷淋装置(10)、负压抽吸罩(11)和负压抽吸泵(12),与所述过氧曝气池(1)相连接;所述灭菌剂加药装置(9)与所述灭菌剂喷淋装置(10)相连接;所述负压抽吸罩(11)位于所述灭菌装置(6)的顶部,与所述负压抽吸泵(12)相连接;
水解酸化池(13),由隔板隔为反应池(14)和混合池(15),配有进泥泵(16)、抽泥泵(17)、混合池搅拌装置(18),与所述灭菌装置(6)相连接,进泥管路与所述过氧曝气池进泥泵(2)相连接;
好氧曝气池(19),配有好氧曝气池进泥泵(20)、好氧曝气池出泥泵(21)和好氧曝气器(22),与水解酸化池(13)和所述负压抽吸泵(12)相连接;
污泥沉淀池(23),与所述好氧曝气池出泥泵(21)相连接;
污泥除臭装置(24),与所述污泥沉淀池(23)相连接;
脱水装置(25),与所述污泥除臭装置(24)相连接;
鼓风机(26),与所述过氧曝气器(4)和所述好氧曝气器(22)相连接;
干化装置(28),与所述脱水装置(25)相连接;
水源热泵(29),与所述好氧曝气池(19)和所述干化装置(28)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灭菌装置为密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除臭装置为微波除臭装置、臭氧除臭装置、紫外线除臭装置、除臭剂除臭装置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过氧曝气池与所述好氧曝气池的容积比为1:6~1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污泥减量系统,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1)污水厂的污泥调节含水率>93%,进入过氧曝气池,过氧曝气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控制过氧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为3 mg/L ~5 mg/L,并且对过氧曝气池中污泥进行搅拌,使全部污泥充分与氧气接触,污泥在过氧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为7~12h,控制污泥膨胀1.2~1.5倍,过量的氧气抑制菌胶团的生长,使活性污泥骨架结构破坏,污泥解体;
(2)解体后的污泥进入灭菌装置,喷淋灭菌剂,并充分搅拌,灭菌剂杀灭污泥中的微生物,污泥灭菌装置中的臭气通过负压抽吸装置释放到好氧曝气池中,灭菌污泥一部分回流至过氧曝气池中,保证可持续向过氧曝气池中注入少量灭菌剂,以防浮渣和泡沫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8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位置检测系统以及计算机程序
- 下一篇:雷达和盖板之间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