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层门形变量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5748.4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7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贵;胡新;史海江;王先锋;张昭;索伟;茹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M13/0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代理人: | 王金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形变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层门形变量测量技术。
背景技术
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电梯层门需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其中一个指标就是电梯层门在受压情况下的形变量指标。在受到相同压力时,电梯层门的形变量越小,意味着电梯层门越牢固、不易损坏。目前,在测量电梯层门的形变量时,需要在使用压力设备向电梯层门施加压力之后,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测量设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不能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操作人员手动测量必然会带来人工操作固有的误差,如果将测量设备固定在压力设备处,又会因压力设备在向层门施加压力时受到的反作用力而与压力设备一起向着背离电梯层门的方向发生一定微小的位移,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人工进行测量带来的误差的电梯层门形变量测量装置,不会因反作用力造成的形变而影响测量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层门形变量测量装置包括PLC控制器、电源、电动推杆、压力传感器、A/D转换模块、激光传感器和显示器;电源通过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PLC控制器和显示器;
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显示器和激光传感器,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
所述电动推杆具有伸出杆,所述激光传感器距离电动推杆的伸出杆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100毫米,所述激光传感器的朝向以及电动推杆伸出杆的朝向均垂直于电梯层门;
以电梯层门的方向为前向,电动推杆后端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压力传感器压接在电动推杆与该固定结构之间;所述激光传感器连接在第二固定结构上,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电梯层门处的建筑结构上。
所述电源为与市政电网相接的市政电源或者蓄电池。
所述显示器具有USB接口,所述显示器通过其USB接口连接有打印机。USB接口为常规结构,图未示。
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有打印机,所述打印机连接所述电源。
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有存储模块。其中,PLC控制器采用三菱公司的FX2n-48MT型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激光传感器准确地测量电梯层门在受力前后与激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出电梯在特定压力下准确的形变量。使用本实用新型,加力过程、激光测量过程等均无须人工操作,因此能够避免人工进行测量带来的误差。
由于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电梯层门处的建筑结构上,因此在向电梯层门施加压力时,电动推杆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只会作用于第一固定结构,不会影响第二固定结构,从而防止反作用力导致激光传感器发生位移、降低测量准确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梯层门形变量测量装置包括PLC控制器1、电源2、电动推杆3、压力传感器4、A/D转换模块5、激光传感器6和显示器7;电源2通过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3、PLC控制器1和显示器7;
PLC控制器1通过控制线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5、显示器7和激光传感器6,A/D转换模块5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4;
所述电动推杆3具有伸出杆,所述激光传感器6距离电动推杆3的伸出杆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100毫米,因而能够在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激光传感器6的位置。所述激光传感器6的朝向以及电动推杆3伸出杆的朝向均垂直于电梯层门;
以电梯层门的方向为前向,电动推杆3后端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压力传感器4压接在电动推杆3与该固定结构之间;所述激光传感器6连接在第二固定结构上,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电梯层门处的建筑结构上。在建筑结构上设置固定结构为常规技术,图未示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可采用连接杆或连接框架等常规结构,图未示。
所述电源2为与市政电网相接的市政电源或者蓄电池。
采用蓄电池时,本实用新型工作中无须寻找外在的供电接口,简化了测量现场的安装操作,而且能够应用于尚未接入电网的新建建筑,使用场合更广。
采用外接电源时,无须采用蓄电池,减轻了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使本实用新型更便于携带和搬运,并且无须考虑充电的问题,减少了日常维护工作,工作中不会出现电力不足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未经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5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