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虹吸式排水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5342.6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3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明;陈立宏;王珏;高文伟;李庆来;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管 虹吸式 排水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隔板 独立区间 排水立管 对称轴设置 安全隐患 设计流量 长度比 小流量 长轴 短轴 立管 竖向 | ||
本技术涉及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一种虹吸式排水立管。基本技术方案为:立管为椭圆管,所述椭圆管内设置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沿椭圆管的最短对称轴设置,把所述椭圆管分为两个独立区间。椭圆管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优先为1.382至1.618。其解决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带来下三大安全隐患,其将椭圆管分成两个独立区间,既可以同时排水,又能分别排水,同时排水时可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分别排水时适合常年小流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一种排水立管构造。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逐渐普及,成为大型屋面雨水快速有效排水的主流系统。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由收集系统和排放系统组成。收集系统主要是天沟,它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排放系统主要是从天沟内的雨水斗至排出管。
排放系统的水力计算依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以雨水斗和排出管之间的有效位差为动力。当位差较大时,会使系统立管的最高处产生较大的负压。上述高位差、高势能、大负压,给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带来下列几大安全隐患:
一、管道流速超过安全流速。建筑屋面高度越来越高,势能越来越大,雨水在排放过程中应尽量将其消耗在沿程阻力上,多余的势能则转化为出口处的动能。由于市场上通用的排水管沿程阻力系数较小,无法抵消屋面的势能,因此多余的势能将转化为出口处的动能,表现为管道内流速的增加,在实际工程中常使管道流速超出规范允许的最大流速(10m/s),造成安全隐患。
二、管道负荷不足引起系统较大振动。虹吸式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为系统设计重现期下的最大流量,而平时的雨量大多小于设计流量。在虹吸式排水系统中,当流量在设计流量的70%以下时,管道内不能产生理想的虹吸流态,而是气柱和水柱相间的不稳定流态,将引起较大的振动,给管道系统及固定它的结构带来安全隐患,也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三、负压超标造成管道失稳。在设计流量下,虹吸式排水系统中存在负压(真空度最大约为8m水柱)。普通排水管道通常是承受正压的,在负压较大的状态下,普通的圆形管道有被吸瘪的失稳隐患,在实际使用中也确有管道被吸瘪的事故报道。当吸瘪严重时,更会引起管道悬吊系统和整个排水系统的破坏。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虹吸式排水立管,其解决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带来下三大安全隐患,其将椭圆管分成两个独立区间,既可以同时排水,又能分别排水,同时排水时可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分别排水时适合常年小流量的情况。
基本技术方案为:立管为椭圆管,所述椭圆管内设置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沿椭圆管的最短对称轴设置,把所述椭圆管分为两个独立区间。
作为一种优化,椭圆管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为1.382至1.618。
本实用新型的合理点为:过流面积相等时,椭圆分隔管排水阻力大于传统的排水圆管。能有效增加排水过程中势能的消耗,降低出口处的动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椭圆分隔管就是两个独立的排水管,能分别排水,根据雨量的不同,可以方便地选择一侧排水或同时排水,解决了小雨量时系统振动过大的问题。椭圆分隔管的结构特点,使其抗吸瘪的性能远优于传统的圆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作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立管为椭圆管,所述椭圆管内设置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沿椭圆管的最短对称轴设置,把所述椭圆管分为两个独立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5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