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祠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4032.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1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海军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祠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祠堂,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祠堂。
背景技术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里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存放先人们的骨灰,对家族成员进行安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紧缺越加严重。修建家族祠堂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与精力,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殡葬用地不可能敞开供应,公墓行业面临无地可用局面,更加导致墓地价格居高不下,使得人们的安葬变得更加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省土地资源、节省安葬成本以及方便维修的电子祠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电子祠堂包括电子墓碑和骨灰存放盒,所述电子墓碑包括墓碑本体、可拆卸顶盖、电子屏、控制芯片、存储器、数据传输接口和电池盒,所述可拆卸顶盖位于墓碑本体上部,所述电子屏位于墓碑本体内部,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连接电子屏、存储器、数据传输接口和电池盒,所述数据传输接口和电池盒均设置于墓碑本体上,所述电池盒与电子屏连接。
所述可拆卸顶盖包括塑料顶盖。
所述电池盒内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
所述数据传输接口包括USB插口和/或无线热点。
所述骨灰存放盒包括存放盒本体、盖板和陶瓷坛,所述盖板盖设于存放盒本体上,所述陶瓷坛位于存放盒本体内部。
所述盖板为大理石盖板。
所述盖板设有帽沿。
所述电子墓碑位于骨灰存放盒与正对于骨灰存放盒的围墙之间。
所述电子屏为触摸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个家族的人员过世了骨灰可以集中存放,姓名可以通过U盘或手机输入电子屏,只需要这一个电子祠堂就可以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再需要用于土葬的土地资源,并能整合出一定的土地资源用于开发,大大节约了土地的使用;
(2)减轻了普通百姓过世后购买墓地的压力,节省了安葬成本;
(3)骨灰存放盒中可以放置多个陶瓷坛以存放骨灰,与传统骨灰盒相比节省了空间与费用;
(4)在现有土葬和取消土葬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
(5)电子墓碑设有可拆卸顶盖,可以在电子屏发生故障时打开并将电子屏取出,便于维修;
(6)可拆卸顶盖采用塑料顶盖,同时骨灰存放盒的大理石盖板设有帽沿,在雨雪天气时保障该电子祠堂可正常使用;
(7)设有USB插口和/或无线热点,可以通过U盘或手机随时更新安葬人的信息;
(8)电池盒内部设有充电电池,平时断电,只有在祭祀时才对该电池充电点亮祠堂,节点环保而且减小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其中,1为电子屏,2为可拆卸顶盖,3为数据传输接口,4为电池盒,5为存放盒本体,6为盖板,7为水泥围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海军,未经蔡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4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庭院式多功能骨灰盒存放架
- 下一篇:一种全天候多功能电力施工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