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53878.4 | 申请日: | 2017-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0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胜;顾磊;曾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7/02 | 分类号: | G01L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侵入 软管 流体 压力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内流体压力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制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一次性的抛弃型系统由于不需要CIP(在位清洗)和SIP(在位灭菌),并且可以完全杜绝批次间的交叉污染,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一次性系统中,如要测量压力,一般都是要将探头插入至管道流体内进行测量,传感器与管道内流体接触,很不卫生,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不和流体接触,避免腐蚀性液体对传感器精度造成影响,卫生,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它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与基座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装置与基座锁紧;所述盖板与基座之间设有用于前后穿设的软管的通道;所述基座内部位于软管之下设置有压敏组件;所述软管顶部紧贴在盖板的底面上、底部紧贴在压敏组件的压力面上。
所述压敏组件包括形变簧片和与形变簧片连接的测量模块;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形变簧片固定块;所述形变簧片固定在形变簧片固定块上;所述形变簧片之上设置有压板;所述测量模块设置在固定板之下。
所述基座的前后两侧位于软管进出的位置设置有半圆形卡口;所述盖板的底面位于软管经过的位置设置有半圆形槽。
所述基座的右侧靠上的位置设置有下锁槽;所述盖板在下锁槽相对应的位置有上锁槽;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旋转螺杆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一端与下锁槽的底部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上锁槽的顶面上。
所述测量模块的左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板上。
所述测量模块右侧的基座上开设有线路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不和流体接触,采用盖板和基座夹住软管的方式,并利用软管受压膨胀的原理,间接的测量软管内流体的压力,避免腐蚀性液体对传感器精度造成影响,卫生,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的内部测压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它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一端与基座1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装置3与基座1锁紧;所述盖板2与基座1之间设有用于前后穿设的软管4的通道;所述基座1内部位于软管4之下设置有压敏组件;所述软管4顶部紧贴在盖板2的底面上、底部紧贴在压敏组件的压力面上;所述压敏组件包括形变簧片14和与形变簧片连接的测量模块15;所述基座1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设置有形变簧片固定块12;所述形变簧片14固定在形变簧片固定块12上;所述形变簧片14之上设置有压板13;所述测量模块15设置在固定板11之下;所述基座1的前后两侧位于软管4进出的位置设置有半圆形卡口17;所述盖板2的底面位于软管4经过的位置设置有半圆形槽21;所述基座1的右侧靠上的位置设置有下锁槽18;所述盖板2在下锁槽18相对应的位置有上锁槽22;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旋转螺杆31和锁紧螺母32;所述锁紧螺母32的一端与下锁槽18的底部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32固定在上锁槽22的顶面上;所述测量模块15的左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板11上;所述测量模块15右侧的基座上开设有线路孔16。
本实施例的非侵入式软管流体压力传感器,不和流体接触,采用盖板和基座夹住软管的方式,并利用软管受压膨胀的原理,间接的测量软管内流体的压力,避免腐蚀性液体对传感器精度造成影响,卫生,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3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专用钢丝的预应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电陶炉(御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