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9475.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2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邓银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20;H01M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优点是能量高、无污染;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站的发展方向,因而电池的安全用性能尤为重要,而动力电池顶盖的密封是电池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市场应用的动力电池顶盖通常包括:开设有两个安装孔的顶盖片,穿设于安装孔中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套设在正极柱的外周的导电塑胶圈,以及套设在负极柱的外周的绝缘塑胶圈。其中,顶盖片与正极柱和负极柱之间通常直接通过密封圈来实现密封,但是在导电塑胶圈和绝缘塑胶圈的注塑成型过程中,密封圈容易受热变形,而且导电塑胶/绝缘塑胶与顶盖片之间的接触力不够大,导致顶盖片与正极柱/负极柱之间的气密性变差,在运输、震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松动现象,造成电池密封失效,从而引起电解液的泄露,使电池短路或容量衰减,对电池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克服现有结构存在的可靠性差、气密性差等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正极柱、负极柱、导电塑胶圈、绝缘塑胶圈及密封圈;所述顶盖片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以及两个由顶面贯穿至底面的安装孔,所述正极柱包括正极柱体和连接于正极柱体底部的正极底板,所述负极柱包括负极柱体和连接于负极柱体底部的负极底板,所述正极柱体和负极柱体的外周分别套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导电塑胶圈套设于正极柱的外周且与顶盖片的顶面相抵触,所述绝缘塑胶圈套设于负极柱的外周且与顶盖片的顶面相抵触;
所述正极底板和负极底板上分别设有与密封圈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定位槽,所述密封圈位于第一环形定位槽中;在所述正极柱体/负极柱体穿设于对应的安装孔中时,所述密封圈的一面与顶盖片的底面相抵触、另一面与正极底板/负极底板相抵触;
所述顶盖片上,沿所述安装孔的外圆周开设有若干个具有预设深度的塑胶圈定位孔,且所述塑胶圈定位孔在顶面的孔径小于内部的孔径;所述导电塑胶圈和/或绝缘塑胶圈上,在其与所述顶盖片的抵触面上,凸设有若干与所述塑胶圈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塑胶圈定位孔的最小孔径。
可选的,所述顶盖片上,在其每个安装孔的外周形成有与密封圈相适配的第二环形定位槽;在所述正极柱体/负极柱体穿设于对应的安装孔中时,所述密封圈定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定位槽和第二环形定位槽形成的定位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定位槽的中心点位于其对应的所述正极柱体/负极柱体的中心轴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环形定位槽的中心点位于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上。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第一环形定位槽的深度与第二环形定位槽的深度之和。
可选的,所述导电塑胶圈和/或绝缘塑胶圈上,在其与顶盖片的抵触面上,沿所述安装孔的内圆周形成有环形凸台;在所述导电塑胶圈套设于正极柱的外周或者所述绝缘塑胶圈套设于负极柱的外周时,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壁与正极柱/负极柱相抵触,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顶盖片相抵触。
可选的,所述塑胶圈定位孔的孔径由所述顶盖片的顶面向下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塑胶圈定位孔呈圆锥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导电塑胶圈注塑成型于所述正极柱的外周,所述绝缘塑胶圈注塑成型于所述负极柱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顶盖片上,沿每个安装孔的外周分别设有若干个塑胶圈定位槽;
所述导电塑胶圈和绝缘塑胶圈上,在其与顶盖片的抵触面上,分别凸设有若干与所述塑胶圈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块;
在所述导电塑胶圈套设于正极柱的外周或者所述绝缘塑胶圈套设于负极柱的外周时,所述定位块嵌入对应的塑胶圈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正负极柱和顶盖片上增设环形定位槽以对密封圈进行定位,可有效防止密封圈在注塑过程中变形,提高了顶盖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产品的气密性性能;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片上开设有多个呈锥形结构的塑胶圈定位孔,导电塑胶圈和绝缘塑胶圈上设有多个可嵌入塑胶圈定位孔中的定位柱,还设有环形凸台,在塑胶圈、极柱和顶盖片装配于一体时,可大大增加塑胶圈与顶盖片的接触力,有效防止极柱受力后转动或者松动,提高电池顶盖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9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
- 下一篇:一种金属封装平面式硅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