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6186.7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2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小江;侯晓敏;王彤;白建英;张红梅;梁瑞峰;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11 | 代理人: | 骆洋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重金属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检测和化学分析领域,特别是一种水体中重金属的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010159083.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是将电化学提取技术与光谱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其步骤包括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富集和电化学溶出,在将金属离子显色分析,针对污染水体常见的重金属离子,选择特异性的显色剂,使其能够与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快速显色,并确定显色条件,根据绘制标准吸收曲线测定重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上述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检测装置均为实验室仪器,需要在现场采水样后转移到实验室再测定,并不适合现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装置,至少达到能够现场连续操作的目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装置,包括采样管、富集池、显色剂瓶、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两位三通阀、颜色传感器和计算机处理设备,采样管一端伸入水体,另一端连接储液瓶,采样管上设置第一蠕动泵;富集池的进液管连接两位三通阀的出口,富集池的进液管上设置第二蠕动泵,储液瓶出液管连接两位三通阀的第一进口,显色剂瓶连接两位三通阀的第二进口;富集池内设置三电极系统和颜色传感器,富集池壁下部开废液排口,颜色传感器连接计算机处理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的计算机处理设备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数据显示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的计算机处理设备中有蓝牙或WIFI模块。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装置,通过富集池内的三电极系统对重金属离子富集和溶解,再利用颜色传感器获得检测数据,可以连续进行操作。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特别适合现场连续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中,1-采样管,2-储液瓶,3-富集池,4-显色剂瓶,5-第一蠕动泵,6-第二蠕动泵,7-两位三通阀,8-三电极系统,9-颜色传感器,10-缓冲溶液进液管,11-计算机处理设备,12-数据处理单元,13-数据显示单元,14-蓝牙或WIFI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装置,包括采样管1、储液瓶2、富集池3、显色剂瓶4、第一蠕动泵5、第二蠕动泵6、两位三通阀7、颜色传感器8和计算机处理设备9,采样管1一端伸入水体,另一端连接储液瓶2,采样管1上设置第一蠕动泵5;富集池3的进液管连接两位三通阀7的出口、富集池3的进液管上设置第二蠕动泵6,储液瓶2出液管连接两位三通阀7的第一进口,显色剂瓶4连接两位三通阀7的第二进口;富集池3内设置三电极系统8和颜色传感器9,上述三电极系统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富集池3壁下部开废液排口15,富集池3池壁上部连接缓冲溶液进液管10,颜色传感器9连接计算机处理设备11。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蠕动泵5将水样经采样管1抽至储液瓶2。控制阀门使两位三通阀7的第一进口与出口连通,并开启第二蠕动泵6,将储液瓶2内的水样抽到富集池3内。控制三电极系统8的电极电位将待测重金属离子富集到电极表面,其他干扰元素从废液排口15排出。通过富集池3上部的缓冲溶液进液管10向富集池内注入新鲜缓冲溶液,控制三电极系统将富集到电机表面的重金属离子重新溶解到缓冲溶液中。然后控制阀门使两位三通阀7的第二进口与出口连通,将显色剂瓶内的显色剂和缓冲溶液抽到富集池内,显色剂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快速显色。颜色传感器9识别液体颜色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计算机处理设备11,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从计算机处理设备上读取检测结果。
在优选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计算机处理设备11包括数据处理单元12和数据显示单元13。数据处理单元12实现对读取数据的存储、比较、分析等功能,将颜色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内存储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即可获得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显示单元13用于显示直接检测结果或经处理后的图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计算机处理设备中有蓝牙或WIFI模块14。该模块用于向手机等便携设备发送检测数据,便于操作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6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SF6混合气体成分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促黄体生成素电子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