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外RRU馈线接头的热缩套管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6108.7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天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外 rru 馈线 接头 套管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RRU馈线接头防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室外RRU馈线接头的热缩套管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室外RRU馈线接头一般采用防水盒来进行防水,但是在梅雨季节或在夏天雨水高发季节时,时间久了之后防水盒内容易产生积水,一旦防水盒内积水后,积水就会渗漏到接头内,导致驻波告警,进而导致室外RRU出现TD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外RRU馈线接头的热缩套管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室外RRU馈线接头的热缩套管防水结构,包括射频模块,射频模块上设有馈线接头,馈线接头上连接有馈线,所述的馈线接头与馈线之间的连接处套装有热缩套管,热缩套管受热后将馈线接头以及部分馈线完全包裹并封闭在热缩套管内,热缩套管的上下端分别缠绕有两圈以上的第一防水胶带和第二防水胶带,第一防水胶带和第二防水胶带分别封死热缩套管的上下端,第一防水胶带和第二防水胶带的上下端均通过扎带捆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防水胶带、第二防水胶带以及热缩套管外套装有防水盒,防水盒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下盒体的底面上设有漏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盒体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漏水孔设置在锥形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盒体的下端和下盒体的上端的均设置有翻边,上盒体和下盒体扣合后上盒体的翻边与下盒体的翻边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防水胶带、第二防水胶带以及热缩套管将馈线接头包裹使其与外界隔绝,使得雨水无法进入到馈线接头内,大大降低TD故障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水盒将第一防水胶带、第二防水胶带以及热缩套管保护起来,防水盒形成第一道防水结构,第一防水胶带、第二防水胶带以及热缩套管形成第二道防水结构,双重防水结构能对馈线接头实现最大的防水保护。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且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
一种室外RRU馈线接头的热缩套管防水结构,包括射频模块1,射频模块1上设有馈线接头2,馈线接头2上连接有馈线3,所述的馈线接头2与馈线3之间的连接处套装有热缩套管4,热缩套管4受热后将馈线接头2以及部分馈线3完全包裹并封闭在热缩套管4内,热缩套管4的上下端分别缠绕有两圈以上的第一防水胶带5和第二防水胶带6,第一防水胶带5和第二防水胶带6分别封死热缩套管4的上下端,第一防水胶带5和第二防水胶带6的上下端均通过扎带7捆绑,将馈线接头2与外界隔绝,雨水不会渗漏到馈线接头2内,大大降低TD故障率,而且这种防水结构施工简单,施工成本低。
上述的第一防水胶带5、第二防水胶带6以及热缩套管4外套装有防水盒8,防水盒8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盒体8a和下盒体8b,下盒体8b的底面上设有漏水孔9,下盒体8b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漏水孔9设置在锥形面上,一旦雨水进入到防水盒8,雨水从漏水孔9向外漏出。
上述的上盒体8a的下端和下盒体8b的上端的均设置有翻边10、11,上盒体8a和下盒体8b扣合后上盒体8a的翻边10与下盒体8b的翻边11之间通过螺栓12连接固定。
上述的上盒体8a和下盒体8b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加强筋13,上盒体8a和下盒体8b的外表面凹凸不平,有效的避免雨水进入到防水盒8内,增加了上盒体8a和下盒体8b的强度,延长防水盒8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天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天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6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