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沉式捕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44721.5 | 申请日: | 2017-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4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长征 | 
| 主分类号: | A01M23/14 | 分类号: | A01M23/14;A01M23/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 地址: | 22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沉 捕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鼠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老鼠频繁出没区域的下沉式捕鼠装置。
背景技术
老鼠由于其繁殖能力较强,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较大的种群,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及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老鼠本身携带较多的病菌,极易造成传染疾病的传播,具有较大的健康威胁。传统的捕鼠方式通常为物理捕鼠方式或者药物投放方式,物理捕鼠方式一般为采用老鼠夹的方式,药物一般采用诱饵剂掺入具有毒性的食物中引诱老鼠食用。上述两种方式均可能存在造成儿童伤害的事故发生,且长时间使用下效果逐渐减小,达不到理想的捕鼠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沉式捕鼠装置,其能够实现老鼠频繁出没区域的老鼠连续捕获,且能够提高捕鼠效果和灭杀效果,降低疾病传染的可能性,减少可能存在的幼儿误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沉式捕鼠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开口及检测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捕鼠机构、转移机构和储存机构,所述捕鼠机构、转移机构和储存机构均位于外壳内且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捕鼠机构、转移机构位于地面的下方;其中所述捕鼠机构包括翘板、翘板支撑杆、顶升装置、捕鼠笼、二氧化碳气瓶,其中所述翘板支撑杆与顶升装置均与翘板铰接,翘板支撑杆位于翘板的中心,顶升装置位于翘板的左侧,所述捕鼠笼位于翘板右侧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处;所述捕鼠笼由向内开启的单向弹簧门及围板构成密闭空间,所述二氧化碳气瓶通过控制阀及管路接入捕鼠笼内部;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清理机构、移出机构及抓取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左推板、推出机构,推出机构与左推板连接,左推板位于捕鼠笼的左侧围板;所述移出机构包括拉动机构、移动板,拉动机构与移动板连接,移动板以可左右移动的连接形式设置于捕鼠笼的下表面;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移动轨道、抓取动力机构、卡爪,所述抓取动力机构以可左右移动的连接方式设置于移动轨道上,并且抓取动力机构通过伸缩杆与卡爪连接;所述储存机构位于抓取机构的右侧;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翘板中部上方的外壳上。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翘板的左侧下表面设有斜边,翘板的右侧上表面为弧形光滑表面。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单向弹簧门与捕鼠笼的围板连接位置处设有回复限位弹簧。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翘板的右侧下表面设置有伸缩式挡布,伸缩式挡布的尾端与捕鼠笼的围板固定。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抓取动力机构、拉动机构、推出机构及控制阀、检测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且抓取动力机构、拉动机构、推出机构采用推杆电机。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检测传感器采用红外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翘板的右侧上方外壳上加装含有引诱成份的诱饵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老鼠经常出没区域的老鼠连续捕捉、灭杀与储存,自动化实现上述过程,且因为采用下沉式设计加之外壳开有仅允许老鼠通过的开口,避免了装置的损坏及幼儿的误触,提高了捕鼠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外壳;3、检测传感器;4、移动轨道;5、抓取动力机构;6、储存机构;7、卡爪;8、拉动机构;9、移动板;10、捕鼠笼;11、单向弹簧门;12、左推板;13、推出机构;14、管路;15、二氧化碳气瓶;16、伸缩式挡布;17、翘板;18、弧形光滑表面;19、顶升装置;20、斜边;21、开口;22、控制阀;23、回复限位弹簧;24、翘板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长征,未经王长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4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