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张拉移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4672.5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晨;崔海珠;杜枫;马中鹏;刘学智;瞿康伟;李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鲍文娟,金凯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移动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预制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张拉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的普及及国家大规模建设高潮再次来临,现有铁路优先采用桥梁结构,其中预制梁多以集中预制的形式进行生产。预制梁属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预制梁两端设置张拉千斤顶,预制梁一端左右对称布置2个300t穿心式千斤顶,千斤顶自重大,箱梁张拉时,千斤顶需要来回移动。传统张拉千斤顶采用2t倒链与吊架结合的形式,吊架一端穿过提梁孔进行固定,千斤顶来回移动时,吊架容易造成提梁孔混凝土破损;同时千斤顶吊架采用型钢焊接,自重大,来回倒运需要借助龙门吊、农用车辅助,安装使用时费时费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张拉移动平台,该平台大幅度降低张拉设备使用过程的人工损耗,避免梁体因吊架移动造成混凝土的破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骨架,所述骨架的底部设有移动轮,所述骨架的顶部设有移动滑道,所述的移动滑道内设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走行支腿滑轮,所述的走行支腿滑轮与走行支腿横梁焊接相连,走行支腿横梁的上方焊接电动葫芦轨道,所述的电动葫芦轨道上安装有电动葫芦。
所述的移动滑道由槽钢制成,所述的移动滑道平行设置两组,每组移动滑道内设有两个走行支腿滑轮,两个走行支腿滑轮通过走行支腿横梁连接成一体。
所述电动葫芦轨道的上方设有顶盖,所述的顶盖由彩钢板制成。
所述的骨架由Φ48mm的钢管焊接而成。
所述的移动轮为轮径300mm的万向轮。
所述的走行支腿滑轮为轮径100mm的定向轮。
所述的走行支腿横梁由14#工字钢制成。
所述的电动葫芦轨道由14#工字钢制成,电动葫芦轨道的两端分别与走行支腿横梁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电动葫芦吊运张拉千斤顶,使在预制梁的张拉过程中,移动千斤顶及吊架的工作变得简易、便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及工装费用,同时避免了传统吊架对梁体吊装孔处混凝土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全自动张拉移动平台,包括骨架1,骨架1由Φ48mm的钢管焊接而成,为主要的受力、传力结构,可在满足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同时,减轻自重;骨架1的底部设有移动轮2,移动轮2为轮径300mm的万向轮,用于平台的转移;骨架1的顶部设有移动滑道3,移动滑道3由槽钢制成,移动滑道3内设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走行支腿滑轮4,走行支腿滑轮4为轮径100mm的定向轮,走行支腿滑轮4与走行支腿横梁5焊接相连,走行支腿横梁5由14#工字钢制成,走行支腿横梁5的上方焊接电动葫芦轨道6,电动葫芦轨道6由14#工字钢制成,电动葫芦轨道6上安装有电动葫芦7,电动葫芦轨道6的两端分别与走行支腿横梁5连接;电动葫芦轨道6的上方设有顶盖8,顶盖8由彩钢板制成。具体地说,即骨架1的顶部设有两组相平行的移动滑道3,每组移动滑道3内设有两个走行支腿滑轮4,两个走行支腿滑轮4通过走行支腿横梁5连接成一体,两组移动滑道3分别设置在电动葫芦轨道的两端,且电动葫芦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走行支腿横梁5连接。使用时,通过走行支腿滑轮4在移动滑道3内的滑动,可带动与走行支腿横梁5连接的电动葫芦轨道6移动,从而使电动葫芦7移动;电动葫芦7可实现六个方向的移动,在平台放置后,可以在不移动平台的前提下,对附近的孔道进行张拉,且不会破坏梁体吊装孔处的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电动葫芦吊运张拉千斤顶,电动葫芦可向6个方向移动,在平台放置后,可以在不移动平台的前提下,对附近的孔道进行张拉;2)本实用新型的骨架采用Φ48mm钢管,材料轻巧,结构强度、刚度均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3)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轮采用万向轮,张拉移动平台整体转移方便,转向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4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砖机冲压模卡紧装置
- 下一篇:螺旋钢管生产线用递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