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结构的活塞内外径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4425.5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4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本田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G01B2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260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结构 活塞 外径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内外径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活塞内外径自动检测装置,适用于活塞内径、外径加工精度检测。属于机械加工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活塞内径、外径加工后,需要进行检测,其检测方式分为手动检测和自动检测。手动检测是在手动生产线中的活塞内径、外径制品进行加工后通过要员进行人手检测,发现异常时进行调整处置;自动检测是在全自动生产线中,在内径加工以及外径加工的后一工序分别配置专门检测内径以及外径的QA机器进行检测,避免加工出现误差,产生次品或废品。
其手动检测中,人手测量效率低下,增加了操作员的作业负荷,且无法进行一天24小时的连续稼动生产;而自动检测中,需要对两个加工检测内容配置两台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测量,由于检测精度要求高,两台自动检测设备投资费用巨大,并且检测内容周期时间较短,配置两台设备的检测对应方式,在设备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若该检测内容无法进行自动化检测,将需要配置6人/3班进行人手对应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活塞内径、外径加工精度检测检测效率低、设备复杂、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活塞内外径自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结构的活塞内外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抓取机构、检测室和控制单元组;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机架的外侧,其通过机械爪抓取检测工件送入检测室内;所述检测室设在机架上,在检测室内设有检测工作台,在检测工作台上设有内孔检测工位、外径检测工位、内/外径检测装置和校准件;内/外径检测装置的内径检测端对向内孔检测工位、外径检测端对向外径检测工位,以检测工件的内径和外径加工精度;校准件用于调校内/外径检测装置的检测基准位置;所述内/外径检测装置位于检测室的中间位置,内孔检测工位、外径检测工位和校准件分布在内/外径检测装置周边位置;所述控制单元组设在机架上,其控制输出端连接内/外径检测装置的控制输入端、抓取机构的控制输入端和工件输送机构的控制输入端,构成活塞内外径自动检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的,在检测工作台上设有一移动导轨,内/外径检测装置通过底部的导向槽安装在移动导轨上,通过电机驱动在移动导轨上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径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升降臂、检测移动臂、内径检测头和外径检测头,所述导向槽设置在移动升降臂底部,在移动升降臂一侧设有升降导轨;所述检测移动臂通过升降导槽安装在升降导轨上,该检测移动臂通过电机或伸缩杆驱动在升降导轨上上下移动;所述内孔检测头和外径检测头分别位于检测移动臂两端;通过移动升降臂在移动导轨上带动检测移动臂左右移动,该检测移动臂带动内径检测头和外径检测头在升降导轨上下移动进行检测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径检测头和外径检测头为可更换式的检测头。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组中设有检测判断和可视化的应用系统,该控制单元组的数据信号输出端连接工序机床加工数据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机构设有可更换式的工件固定夹手。
进一步的,所述外径检测工位为设有固定检测工件用于检测外径的旋转台。
进一步的,所述内孔检测工位为一固定平台。
进一步的,在检测室内侧壁或顶部设有喷淋管,底部设有一恒温控制的浸泡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浸泡水槽通过配置一变频高效冷却机进行恒温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本田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肇庆本田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4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以及轴承凸出量测量设备
- 下一篇:低成本轴角传感器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