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2109.4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5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00 | 分类号: | B60G11/00;B62D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机器人 减震 底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包括底盘,底盘的两侧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上部插接在圆弧形的防护罩内,防护罩两侧的侧壁上成型有竖直的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内插接有水平的支轴,驱动轮插套固定在所述支轴上,支轴的两端露出防护罩侧壁并铰接在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侧设有竖直的档杆,档杆的侧壁上成型有竖直的避让槽,第一轴承座的侧壁上成型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插接在所述避让槽内,移动块的上端面成型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插套有第一压簧,档杆的顶端固定有顶杆。本实用新型将驱动轮弹性安装在底盘上,减少颠簸晃动,避免菜品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餐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餐饮行业中的机器人正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炒菜机器人、油炸机器人、煮水饺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而作为广受欢迎的送餐机器人不仅显得餐厅具有特色,而且也相对实用,但是送餐机器人对其移动的平稳性要求很高,现有的送餐机器人的驱动轮的结构通常是固定的,加之其底座较低,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出现颠簸晃动,容易使端送的菜品洒出来。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驱动轮弹性安装在底盘上,减少颠簸晃动,避免菜品洒出的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周边设有若干万向轮组件,底盘的两侧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上部插接在圆弧形的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固定在底盘的上端面上,防护罩两侧的侧壁上成型有竖直的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内插接有水平的支轴,驱动轮插套固定在所述支轴上,支轴的两端露出防护罩侧壁并铰接在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侧设有竖直的档杆,所述档杆固定在防护罩上,档杆的侧壁上成型有竖直的避让槽,第一轴承座的侧壁上成型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插接在所述避让槽内,移动块的上端面成型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插接在避让槽的顶面壁上具有的竖直导向孔内,导向杆上插套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避让槽的顶面壁上和移动块的上端面上,档杆的顶端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环形的插接槽,第一轴承座的上端面上成型有环状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被插接槽围绕的顶杆下端面上固定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下端抵靠在被插接块围绕的第一轴承座上端面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驱动轮转动从而实现底盘移动。当驱动轮遇到障碍物时,驱动轮向底盘上侧上移,底盘由万向轮组件承托,仍处于平衡状态,驱动轮上移时,带动支轴在防护罩的腰形通孔内上移,第一轴承座也上移,移动块在避让槽内上移将第一压簧压缩,同时导向杆在竖直导向孔内上移进行导向,同时第一轴承座上端的插接块插接在顶杆的插接槽内并上移,插接块内的第二压簧被压缩,从而使得驱动轮在防护罩内弹性上移并越过障碍物;当驱动轮越过障碍物后,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弹性复位,第一轴承座下移复位,驱动轮下移复位,从而实现底盘的减震功能。而驱动轮安装在防护罩内,防护罩可以阻挡驱动轮上的杂质进入底盘内。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送餐机器人减震底座将驱动轮弹性安装在底盘上,移动过程中驱动轮遇到障碍物可实现弹性上移,同时不会影响底盘的平衡状态,从而实现有效减震,减少颠簸晃动,避免菜品洒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底盘两侧的支轴通过中间的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的中部外壁上成型有花键部,所述花键部上插套有具有内花键孔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两侧铰接有两个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底盘上,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底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2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校区门前人行道车辆通道闸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检测装置及空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