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1987.4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7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严其艳;王延宁;朱文燕;杨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肖冬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结构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随着各大城市对节能减排的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成为很多市民的首选方式,在此大环境下,电动车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单体电池的电压和电量都非常有限,鉴于此,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形成的电池组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中,这些电池组往往会连同BMS控制系统安放在一个箱体中构成电动车的电源单元,即电池箱或电池盒。
电池盒通常安装在车体上,在车子运行过程中,电池组会与盒体产生共振,这会导致箱体内电池组与箱体之间发生碰撞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电池盒结构设计存在严重不足。在现有电池盒中,环氧板放置于箱体底部作为电池组和铁箱的隔板。电池盒的钢板与环氧板接触直接,这两种材料的硬度较高,摩擦阻力较小,很小的震动就会产生相对位移,这种长期相对位移,会导致逐渐磨穿环氧板,最终造成单体电池组的电芯与盒体接触发生短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盒,包括有盒盖和用于收纳多组电池组的盒体,所述电池组通过PCB板并联而成,所述盒体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缓冲震动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上设置有用于定位PCB板的定位件;所述减震层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三缓冲层;
所述第一缓冲层内一排式设置有若干个球形缓冲粒子;所述第二缓冲层内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气囊粒子,所述气囊粒子无弹性,且塑形后不会变形;第三缓冲层内设置有若干个方形缓冲粒子,所述方形缓冲粒子以行列相互搭叠而形成。
其中,所述气囊粒子为圆筒状。
其中,所述气囊粒子的厚度为3mm。
其中,所述球形缓冲粒子和方形缓冲粒子均为海绵体。
其中,所述气囊粒子内填充有86%的惰性气体。
其中,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PCB板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设置有用于卡住PCB板的卡件,所述卡件包括有凸件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件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件连接,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凸件配合的凹坑。
其中,所述盒盖的两端设置有弹性扣板,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弹性扣板配合的缺口。
其中,所述弹性扣板和盒盖之间还设置有扭簧。
其中,所述弹性扣板上还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盒,通过设置有定位件定位好PCB板,再通过减震层将PCB板与电池盒的钢板或环氧板隔开,可以有效防止PCB板直接与电池盒的钢板或环氧板接触,即使在产生受到剧烈震动时,也不会导致PCB板移位,可以有效避免PCB板直接与电池盒接触产生不安全的情况,同时,利用减震层可以减弱震动,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池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层内一排式设置有若干个球形缓冲粒子;通过一排式设置的球形缓冲粒子,当受到震动时,可以分散震动力,减少共振的影响;由于气囊粒子无弹性,当受到冲击时,气囊粒子不会膨胀,气囊粒子压强会迅速增大,有效抵御外力冲击,减少震动冲击;通过相互搭叠的方形缓冲粒子使得第三缓冲层达到更好地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与PCB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出的放大图。
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盒盖 2—盒体 3—电池组
4—底座 5—减震层 6—PCB板
7—定位件 8—第一缓冲层 9—第二缓冲层
10—第三缓冲层11—球形缓冲粒子12—气囊粒子
13—方形缓冲粒子14—定位凹槽15—凸件
16—弹簧17—凹坑18—弹性扣板
19—缺口20—扭簧21—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技学院,未经广东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1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碳纤维缠绕式蓄能器
- 下一篇:一种透析管自动盘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