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边纵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1085.0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龙;薛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和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李艳双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边纵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边纵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一大社会问题,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科技研究的一大课题,汽车边纵梁具有有效吸收和衰减车辆碰撞时的冲击能量,提高了汽车碰撞性能以及抗扭强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身的结构设计中,通过在边纵梁内腔增加加强板结构,不仅能够增加载客货量以及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使其造型得到更大的自由度,但是现有车辆边纵梁存在着结构单一,无加强结构,架构强度弱,吸能效果不佳,碰撞性能不佳和制造工艺性差等的问题,鉴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汽车用边纵梁,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边纵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车辆边纵梁存在着结构单一,无加强结构,架构强度弱,吸能效果不佳,碰撞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边纵梁,包括边纵梁,所述边纵梁的外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壁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左右侧壁均匀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的外壁与加强板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板的外壁开设有沉台槽,所述沉台槽的外壁均匀开设有漏液孔,所述边纵梁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吸能腔。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为U型形状,且加强板的外壁均匀开设有焊接孔。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左右侧壁与凹槽内壁采用无缝隙搭接。
优选的,所述边纵梁的顶部外壁均匀开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用边纵梁,通过在边纵梁内增加加强板,并在加强板上增设凸筋,使得有焊点处加强板与边纵梁贴合,无焊点处加强板与边纵梁离空,可以有效控制焊点的位置和数量,使得加强板与解决了焊点间距过近的问题,大大优化了焊接工艺以及保证了碰撞性能,增加了结构强度和刚度,改善了边纵梁的冲压性能,通过增设漏液孔,减少零件重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1边纵梁、2加强板、3凸筋、4加强筋、5沉台槽、6漏液孔、7吸能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边纵梁,包括边纵梁1,所述边纵梁1的外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壁焊接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的左右侧壁均匀设置有凸筋3,所述凸筋3的外壁与加强板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板2的外壁开设有沉台槽5,所述沉台槽5的外壁均匀开设有漏液孔6,所述边纵梁1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吸能腔7。
其中,所述加强板2为U型形状,且加强板2的外壁均匀开设有焊接孔,所述加强板2的左右侧壁与凹槽内壁采用无缝隙搭接,所述边纵梁1的顶部外壁均匀开设有安装孔。
工作原理:加强板2为U型形状,增开漏液孔6,达到了零件减重和降低成本的效果,设置凸筋3结构,并在加强板2边缘开设焊接孔,使得有焊点处加强板2与边纵梁1贴合,无焊点处加强板2与边纵梁1离空,有效规范焊点的位置分布和数量,可以有效的解决焊点位置分布不均,多焊和漏焊的问题,提高了制造工艺性,凸筋3与边纵梁1形成空腔,有利于涂装液进入边纵梁1内腔及气体排出,提高了边纵梁1内腔的电场,有效提高边纵梁1内腔的电泳漆膜厚度,加强板2与边纵梁1的贴合面减少有利于提高与边纵梁1侧面的匹配精度,凸筋3有利于加强板2在安全碰撞过程中压溃变形,吸收碰撞动能,有效的引导边纵梁1“弹簧”式压溃,从而提高安碰性能,在凸筋3与加强板2之间设置加强筋4增加架构强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和车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和车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1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输车及其车架
- 下一篇:轮系安装设备、轮系模组和自动导引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