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上变压器防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7733.5 | 申请日: | 201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1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赖春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宏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40 | 分类号: | H01F27/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防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柱上变压器防雷结构,属于变压器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00211112.8的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变压器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壳体内铁心上仅有一个高低压线圈绕组分别同输入高压管套,输出低压管套相连,铁心是由无冲孔晶粒取向45度斜接缝硅钢片叠加而成,低压侧采用阻抗平衡的双绕组或单绕组,高压侧电压为1万伏;壳体的上部及侧方分别具有吊拌、挂具。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可直接安装于用户上就可供电,并具有节省能源,结构简单等特点。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对雷击进行防范差,易使变压器损坏,减少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柱上变压器防雷结构,以解决上述设备对雷击进行防范差,易使变压器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柱上变压器防雷结构,其结构包括箱体、排油管、变压器主体、底架、散热器、防雷器、防爆管、高压套管、吸湿器、低压套管、盖板、分接开关,所述箱体与盖板相连接,所述箱体设有变压器主体,所述底架紧固连接箱体,所述防雷器设在散热器上,所述防雷器由外壳、插线槽、电源线、断路器、传感器、防雷器主体组成,所述外壳紧固连接散热器,所述外壳设有插线槽,所述电源线活动连接外壳,所述断路器设在外壳内,所述传感器与防雷器主体相连接,所述外壳设有防雷器主体,所述高压套管设在盖板上,所述低压套管与盖板相连接,所述盖板活动连接变压器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管设在箱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与箱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管紧固连接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设有吸湿器。
进一步地,所述分接开关设在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由铁皮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主体与防爆管配套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防雷器,高压套管把电流传递到变压器主体上变压,当遭受到雷击时,防雷器主体经传感器控制断路器对变压器主体进行断电,防止变压器损坏,有效的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柱上变压器防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器示意图。
图中:箱体-1、排油管-2、变压器主体-3、底架-4、散热器-5、防雷器-6、外壳-601、插线槽-602、电源线-603、断路器-604、传感器-605、防雷器主体-606、防爆管-7、高压套管-8、吸湿器-9、低压套管-10、盖板-11、分接开关-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柱上变压器防雷结构,其结构包括箱体1、排油管2、变压器主体3、底架4、散热器5、防雷器6、防爆管7、高压套管8、吸湿器9、低压套管10、盖板11、分接开关12,所述箱体1与盖板11相连接,所述箱体1设有变压器主体3,所述底架4紧固连接箱体1,所述防雷器6设在散热器5上,所述防雷器6由外壳601、插线槽602、电源线603、断路器604、传感器605、防雷器主体606组成,所述外壳601紧固连接散热器5,所述外壳601设有插线槽602,所述电源线603活动连接外壳601,所述断路器604设在外壳601内,所述传感器605与防雷器主体606相连接,所述外壳601设有防雷器主体606,所述高压套管8设在盖板11上,所述低压套管10与盖板11相连接,所述盖板11活动连接变压器主体3。所述排油管2设在箱体1上。所述散热器5与箱体1相连接。所述防爆管7紧固连接盖板11。所述盖板11设有吸湿器9。所述分接开关12设在盖板11上。
本专利所说的防雷器6又称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主要包括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防雷器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的损坏。避雷器中的雷电能量吸收,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宏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宏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7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