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型止血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637048.2 申请日: 2017-06-02
公开(公告)号: CN207654535U 公开(公告)日: 2018-07-27
发明(设计)人: 王风华;梁素花;丁显玉;任恒飞;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昌吉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M35/00 分类号: A61M35/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黄天天
地址: 212000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止血材料 涂覆器 推杆 本实用新型 活塞 止血装置 注射型 药管 注药 产品稳定性 产品使用 方便包装 膨胀性能 伤口感染 生产过程 吸收液体 压缩处理 粉剂 可吸收 未使用 限位盘 圆柱型 注药口 灭菌 圆片 抽出 储存 节约 吸收 运输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型止血装置,包括涂覆器和设置于所述涂覆器内部的止血材料。所述止血材料具备吸收液体膨胀性能,包括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类止血材料;止血材料的型式为球形、粉剂、圆片型或圆柱型,可经过压缩处理;涂覆器包括置药管、活塞、限位盘、注药盖以及推杆,推杆在未使用时可于置药管内部,与止血材料接触,在使用时抽出固定于活塞上;注药盖上设置有Y字型结构的注药口。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节约成本,产品稳定性好,方便包装、运输及储存,灭菌后产品使用过程中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急救止血由于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如不及时予以止血与包扎,会严重地威胁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目前常用的急救止血方法为止血带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是指用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物品,直接敷在伤口或结扎某一部位的处理措施。填塞止血为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这些皆为常用的简易止血方法,对一些复杂伤口往往无效,而且容易造成后续伤口处理过程中很多麻烦。近年来,国际国内都在研究急救止血产品,包括民用和战伤急救等方面的应用。

市场上应用的壳聚糖类止血产品主要有止血粉、壳聚糖涂层绷带、止血海绵类、止血纱布类,该类产品体内及体表止血产品皆有,大多应用于体表止血,因为壳聚糖主要来源为虾蟹壳提取,有很多对虾蟹过敏人群,而且提取过程中成分复杂,本身也为动物源性产品,有异源病毒传染的风险。近年来该材料产品应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很多。

以往急救过程中常用的止血材料为沸石粉,其优势特点为:止血效果好,止血时间短;生产成本低廉;在室温下性质稳定且携带方便等。但其缺陷为止血同时有放热反应,不易清除残留颗粒,造成脏器损伤,瘢痕形成。改良型的沸石粉用无纺布袋包装,避免了残留颗粒对脏器等的损伤,但其止血效果却急剧下降,而且其放热反应虽然经过改良,效果却仍然不明显。

在急救应用过程中,以往的止血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凸显出诸多的问题,现在急需一种效果好、损伤小,应用于有腔道伤口,特别是关节结合部位,如腹股沟、腋窝等位置的止血,该类部位无法使用物理性止血,即止血带的压迫止血。而且体内止血过程中,在使用过程中会比较痛苦,无辅助性解决策略。另外,现有的注射型止血装置专利中表述的推杆在材料成型后是外拉状态,缺点为:1)构造简单、稳定性差;2)增加了整个产品尺寸,包装增大,而且对包装的要求高,携带和储存皆不方便;3)未进行无菌处理,易造成伤口感染。因此,现有产品皆不能满足急救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射型止血装置,止血材料的安全性更高,产品生产过程中能节约成本,产品稳定性好,方便包装、运输及储存,灭菌后产品使用过程中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安全性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射型止血装置,所述止血装置包括涂覆器和设置于所述涂覆器内部的止血材料,所述止血材料具备吸收液体膨胀性能,包括可吸收类止血材料和不可吸收类止血材料;止血材料的型式为球型、粉末型、圆片型或圆柱型;所述涂覆器包括置药管、活动安装于置药管内的活塞、设置于活塞上方的限位盘、固定于置药管底部的注药盖以及推杆,所述推杆在未使用时可置药管内部,与止血材料接触,在使用时抽出固定于活塞上;所述注药盖上设置有Y字型结构的注药口;所述注射型止血装置成型后无菌包装。

具体地,不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由聚乙烯醇、聚氨酯或纤维素木浆制作而成;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由明胶、胶原蛋白、胶原纤维、医用多糖及其衍生物或纤维素衍生物制作而成。

所述推杆包括手柄和杆体,所述手柄置于置药管外部,杆体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在活塞中间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限位盘的中间设置有供杆体穿过的通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吉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吉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