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时序提取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4674.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3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余波;陈志文;胡岸;朱丹;杨立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2/06 | 分类号: | G01R22/06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序 提取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序提取电路,属电力计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非线性负荷的增加,使得电能表电流线路中的电流往往含有一定的直流分量,直流分量可使得电能表内用于电流信号采集的铁芯式互感器发生饱和,进而影响电能表的准确计量。目前,相关的标准对电能表的直流和偶次谐波影响量试验进行了规定。试验中,全波电流流过标准表,被检表支路串联整流二极管,只允许正半周导通的半波电流流过;另一条支路由整流二级管和电阻组成,只允许负半周电流流过;两条支路并联,然后与标准表串联。在理想情况下被检表测量的电能为标准表测得值的一半。流过被检表的正半周电流的谐波成分为直流和偶次谐波,当被检表和匹配支路之间阻抗不匹配时,会导致试验波形发生畸变,从而造成试验数据不可信。
可通过反馈信号控制调整电子负载内部MOSFET管的导通电阻,实现被检表与匹配支路的阻抗自动匹配。使用该方法实现负载的自动匹配时,需要时序提取电路能将匹配负载支路两端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时序信号,使驱动电路在正半周和负半周信号下均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电能表直流和偶次谐波影响量试验时负载自动匹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时序提取电路,以实现自动匹配时的时序提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时序提取电路,包括电阻R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第一放大器、电阻R4、第二放大器、电容C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第一MOSFET管、第一二极管、第三放大器、电容C3、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第二二极管和第二MOSFET管。
所述电阻R1连接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端,电阻R2连接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电容C1和电阻R3并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端和输出端;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经电阻R0接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经电阻R4连接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端;第二放大器同相端与第三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第二放大器反相端与第三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反相端接地;电容C2两端分别接在第二放大器的反相端和输出端;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电阻R5接到外电路;电阻R6两端分别与电源VCC和第一MOFET管的栅极连接;电阻R7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第一MOFET管的漏极;第一MOSFET管的栅极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源极经第一二极管和电阻R8连接到外电路;电容C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放大器的反相端和输出端;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经电阻R9与外电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与第二MOFET管的栅极连接;第二MOSFET管的源极经第二二极管和电阻R12与外电路连接;电阻R11两端分别与电源VCC连接和第二MOSFET管的漏极连接;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第二MOSFET管的栅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匹配负载支路两端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时序信号,使驱动电路在正半周和负半周信号下均能正常工作,进而可调节电子负载单元的阻抗,以实现负载的自动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时序提取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一种时序提取电路,包括电阻R0、电阻R1、电阻2、电阻R3、电容C1、放大器A1、电阻R4、放大器A2、电容C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MOSFET管Q1、二极管D1、放大器A3、电容C3、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2和MOSFET管Q2。
本实施例电路的电阻R1连接到第一放大器A1的反相端,电阻R2连接到第一放大器A1的同相端;电容C1和电阻R3并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反相端和输出端;第一放大器A1的同相端经电阻R0接地;第一放大器A1的输出经电阻R4连接到第二放大器A2的同相端;第二放大器A2同相端与第三放大器A3反相端连接,第二放大器A2反相端与第三放大器A3同相端连接,第二放大器A2的反相端接地;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放大器A2的反相端和输出端;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经电阻R5接到外电路;电阻R6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第一MOFET管Q1的栅极;电阻R7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第一MOFET管Q1的漏极;第一MOSFET管的栅极与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源极经第一二极管D1和电阻R8连接到外电路;电容C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放大器A3的反相端和输出端;第三放大器A3的输出经电阻R9与外电路连接;第三放大器A3的输出与第二MOFET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FET管Q2的源极经第二二极管D2和电阻R12与外电路连接;电阻R11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第二MOSFET管Q2的漏极;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第二MOSFET管Q2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4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场风机变能量消耗的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量统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