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洞围岩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4240.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7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进;胡振国;靳振东;董国瑞;王会明;孙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4 | 分类号: | E21D11/14;E21D11/18;E21D11/28;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胡世辉 |
地址: | 456561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围岩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弱围岩中修建隧道,预防施工当中发生较大沉降变形是设计、施工的关键。在隧道断面大、埋深浅、对沉降控制有严格要求及采用机械化施工的情况下,采用长管棚及交叉中隔壁法开挖是一种常用的方案。长管棚超前支护强度大,而采用交叉中隔壁法进行分部开挖,能保证每个导洞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有利于机械化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长管棚超前支护与工字钢拱架的配合不合理,容易塌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隧洞围岩加固结构,包括两组工字钢拱架与多根坍体导管,使每一根坍体导管的中部位于前方工字钢拱架的上方,其后端部位于后方工字钢拱架方,坍体导管夹在两个工字钢拱架之间。
以前方的工字钢拱架作为支点,坍体导管注浆后,与工字钢拱架顶部整体形成的“棚”状固结体。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坍体导管注浆后,形成的“棚”状固结体分别受到隧道顶部向下土压力F1和工字钢拱架1提供的向上支撑力F2的作用,达到力矩平衡。工字钢拱架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周围岩土体进行消散。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隧洞围岩加固结构,包括两组工字钢拱架与多根坍体导管4,使每一根坍体导管4的中部位于前方工字钢拱架41的上方,其后端部位于后方工字钢拱架42方,坍体导管夹在两个工字钢拱架之间。分别受到隧道顶部向下土压力F1和工字钢拱架1提供的向上支撑力F2的作用,达到力矩平衡。工字钢拱架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周围岩土体进行消散。
以前方的工字钢拱架作为支点,坍体导管注浆后,与工字钢拱架顶部整体形成的“棚”状固结体。掌子面坍体导管注浆后(如图1所示),形成整体性结石体。隧道顶部向下土压力经过坍体导管形成的“棚”状固结体抵消部分后剩余土压力被坍体导管注浆后的固结体承受,然后再传递给隧道底板进行消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4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二衬钢筋定位、铺设及顶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巷道支护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