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3662.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0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育;刘强;戚晓勇;吏万坤;范茂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2 | 代理人: | 毛碧娟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管 件固溶 热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的目的是把不锈钢在各加工工序中产生或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及相重新溶解到奥氏体中,获取间一的奥氏体组织,以保证材料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充分地削除应力和冷作硬化现象。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通常使用台车式或箱式电炉、天然气炉对管件进行加热,热处理时,将待热处理的不锈钢管件装入热处理框或吊篮中,装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保温。当加热温度达到固溶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时,采用吊具将已加热的不锈钢管件连同热处理框或吊篮吊入车间水池中进行冷却固溶处理。使用这种方法,管件从出炉到入水冷却的时间长,工件温度散失大,达不到固溶处理的效果,且操作人员易受热辐射伤害。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装置作出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加热、出炉下水冷却于一体化设计的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装置,包括运输机构、加热炉、冷却水池和控制器,运输机构包括台车和安装于台车顶部的料盘,料盘顶部设有盛放管件的吊篮,加热炉的两侧分别设有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加热炉顶端的中部和一侧分别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热交换器的热风进口,进风口通过热风管道连接热交换器的热风出口,热交换器的冷风进口通过送风管路连接风机,热交换器的冷风出口通过烟道连接布袋除尘器,冷却水池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电动升降叉车。
优选地,前述台车的底部设有台车行走机构,台车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主动轮机构包括通过链条相互连接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再优选地,前述加热炉内部设有加热元件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更优选地,前述加热炉的两侧分别竖直设有进口导轨和出口导轨,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上分别设有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分别连接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第一导轮组在进口导轨内滑动,第三电机驱动第二导轮组在出口导轨内滑动,以实现进口炉门和出口炉门的上下滑动。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风机的进风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杂质。
具体地,前述冷却水池设置于加热炉出口炉门的外侧下方位置处。
优选地,前述冷却水池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且冷却水池内部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再优选地,前述冷却水池的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路连接水泵,进水管路上设有进水阀。
再优选地,前述热交换器选用金属换热器或陶瓷换热器,金属换热器的导热系数高、气密性好,陶瓷换热器可承受高温烟气,使用寿命长。
更优选地,前述电动升降叉车包括叉齿、电动升降叉车行走机构和第四电机,第四电机驱动电动升降叉车行走机构以带动叉齿上下及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管件固溶热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集加热、出炉下水冷却于一体化设计,将冷却水池设置于加热炉出口炉门的下方,并在冷却水池上方一侧安装可上下、前后行走的电动升降叉车,可实现将炉内已加热的不锈钢管件连同料盘整体快速出炉、快速下水冷却的过程,以达到不锈钢管件的固溶热处理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远程控制可使热处理操作者免受热辐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加热炉,2、冷却水池,3、台车,4、料盘,5、吊篮,6、热交换器,7、风机,8、电动升降叉车,11、进口炉门,12、出口炉门,13、热风管道,14、出风口,15、进风口,31、第一主动轮,32、第二主动轮,33、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3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