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侧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3531.3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三妹;林计瑜;黄毅虹;蔡锟;何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大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车侧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科技高度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之衣、食、住、行及娱乐等都有不同的创新和改变,在行的方面,经常于道路上行驶的各种交通汽车、机车等,则是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以代步的最佳工具。
一般机车的侧边枢接有侧支架,并于实际应用时即可通过将该侧支架立于机车底部以进行暂时性之倾斜停放,而当使用者欲骑乘机车时,也仅需朝后方轻踢该侧支架以旋动收回该侧支架,即可进行骑乘机车之动作。
由于该侧支架多为金属材质所制成,故该机车的重量将会因该金属材质制成的侧支架而上升,进而影响该机车的操作性能。因此,即有厂商研发出以碳纤维材质所制成的侧支架,借此通过碳纤维侧支架,实现减轻对机车本身之重量的负担。
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硬度高、强度低之材质,故该碳纤维侧支架于长时间使用下或是当机车本身即具备一定重量时,该碳纤维侧支架与该机车之枢接处将在多次旋动下而产生过多之磨损及破坏,从而减少该碳纤维侧支架之使用寿命
是以,如何解决强度低之碳纤维侧支架于使用时容易产生磨损及破坏之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车侧支架,在碳纤维外壳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杆,以增加机车侧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所述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所述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所述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碳纤维主杆两端,所述强化组件包括设置于碳纤维主杆内部的金属支杆,所述金属支杆一端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对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相对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对接部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相对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第一轴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支杆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支撑座相对应的第二支撑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凸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与第一支撑座的第一凸部相对应的第二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主杆一侧设有第三凸部,第三凸部上设有第一槽孔,强化组件在贴合第一槽孔内表面设有金属件,金属件上设有与第一槽孔相对应的第二槽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碳纤维主杆内设有金属支杆,金属支杆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降低碳纤维主杆支撑机车底部时产生断裂或者碎裂的可能,增加其耐用程度;2.本实用新型对接部增加了连接部的强度,用以降低连接部在多次旋动下造成的磨损和破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机车侧支架的前视图;
图2是机车侧支架的强化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机车侧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机车侧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的一种机车侧支架,该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其中:
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1、连接部11和第一支撑座12,该碳纤维主杆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剖设有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内相对二壁面处分别朝外侧贯穿形成有第一轴孔112。且该碳纤维主杆1相对于该连接部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座12,第一支撑座12上设有第一凸部121。该碳纤维主杆1在该连接部11及第一支撑座12间之侧边处设有第三凸部13,该第三凸部13为于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槽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大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大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3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停车时自动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两轮车辆紧急情况辅助器及两轮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