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3333.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国;顾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川浪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H01H50/54;H01H5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装置 | ||
1.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触发单元、固定槽单元和多个真空泡单元;
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的数量均与真空泡单元的个数相对应,多个所述真空泡单元的一端固定于壳体上,真空泡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单元上;
所述固定槽单元能够通过旋转支承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固定槽单元能够以旋转支承部为支撑进行旋转;
所述触发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槽单元旋转,并驱动所述真空泡单元进行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驱动电源、开关、线圈和电磁铁芯,所述驱动电源、开关和线圈连接在一起构成回路,所述电磁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和电磁铁芯均设置两个,两个线圈和电磁铁芯并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单元包括旋转支承部、卡合部和吸合部,所述卡合部上有多个卡口,固定槽单元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多个卡口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真空泡单元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卡口一一卡合对应,多个所述真空泡单元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和吸合部相连接,构成固定槽单元的本体结构,旋转支承部则位于卡合部和吸合部的连接处,旋转支承部设置于固定槽单元的本体结构的两侧,所述吸合部上设有吸引块,所述吸引块与所述电磁铁芯相对应,旋转支承部、卡合部和吸合部构成近似杠杆型结构,所述吸引块与旋转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口与旋转支承部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
当复位弹簧采用扭簧设计时,可以在旋转支承部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
当复位弹簧采用压缩弹簧设计时,复位弹簧设置在吸合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采用双数设置,
当采用扭簧时,可以在两侧的旋转支承部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
当采用压缩弹簧时,可以在吸合部的下方设置两个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分列于吸引块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卡口的两侧均设有侧连接壁,所述侧连接壁用于连接吸合部和卡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泡单元包括静端顶杆、动端顶杆、真空管、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静端接触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动端接触部电连接,当所述触发单元断开的时候,所述静端接触部和所述动端接触部相互分离,当所述触发单元通电的时候,所述固定槽单元传动后,所述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接触在一起实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连通,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均位于真空管内,静端接触部位于所述静端顶杆的一端,动端接触部位于所述动端顶杆的一端,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相对设置,静端顶杆和动端顶杆均为导电材质制成,所述静端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口相连接,所述静端顶杆上还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卡口和所述导电片之间设有弹簧组件,所述真空管套设于所述静端顶杆和动端顶杆上,所述真空管的一端与所述静端顶杆固定连接,所述动端顶杆上套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动端顶杆连接,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外部,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静端顶杆上;
在静端顶杆远离所述静端接触部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的朝内一侧设有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卡合部的卡口位于固定螺母和第一挡片之间,弹簧组件位于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之间;
在第一挡片上设有两个限位部,即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相适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内径相适应;
所述静端顶杆套设有套筒,所述弹簧组件再套设于套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川浪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川浪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33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可靠的继电器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温度保险丝自动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