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热流道用铝碳化硅嘴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2788.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0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汉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汉冲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5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模具 热流 道用铝 碳化硅 嘴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热流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热流道用铝碳化硅嘴尖。
背景技术
目前掌上电子产品多采用塑胶壳体或铝镁合金壳体,这些壳体大都外观精美、手感良好, 而在生产流程中,这些壳体多通过模具完成其成型过程,因此,模具成型过程直接关系到这些壳体的美观程度。
模具成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熔胶注入到模具的型腔内,冷却成型;开模顶出成型产品。现有的熔胶注入采用腔体式流道,整体采用一圆管状,嘴部呈尖状,对接部采用螺纹。此种腔体式流道熔胶注入时会产生冷胶或者注入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热流道用铝碳化硅嘴尖。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塑胶模具热流道用铝碳化硅嘴尖,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的内部中空设置,包括对接部、流道以及流道分流梭,
一嘴尖,该嘴尖与所述壳体一体设置,所述嘴尖包括尖端定位部,以及与尖端定位部为中心设置的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以及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以及第三流道口设置在尖端定位部的上端且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以及第三流道口之间的角度为120°;
所述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以及第三流道口与流道分流梭相通,所述流道分流梭与流道相通,所述流道与对接部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对接外壳体、中部流道壳体以及嘴尖过渡壳体,所述对接外壳体与对接部对应匹配,所述中部流道壳体与流道对应匹配,所述流道分流梭与嘴尖过渡壳体对应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嘴尖过渡壳体与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以及第三流道口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嘴尖采用铝碳化硅材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铝碳化硅材质制成,保证了整体的强度,同时,其内设置有流道分流梭,将熔胶由三个结构对称的流道注入至模具,注入均匀,不会产生冷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热流道用铝碳化硅嘴尖,包括一壳体3,该壳体的内部中空设置,包括对接部22、流道2以及流道分流梭21,一嘴尖1,该嘴尖1与所述壳体3一体设置,且均采用铝碳化硅材质制成,所述嘴尖1包括尖端定位部10,以及与尖端定位部10为中心设置的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以及第三流道口13,所述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以及第三流道口13设置在尖端定位部10的上端且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以及第三流道口13之间的角度为120°;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以及第三流道口13与流道分流梭21相通,所述流道分流梭21与流道2相通,所述流道2与对接部22相通。所述壳体10包括对接外壳体33、中部流道壳体32以及嘴尖过渡壳体31,所述对接外壳体33与对接部22对应匹配,所述中部流道壳体32与流道2对应匹配,所述流道分流梭21与嘴尖过渡壳体31对应匹配。所述嘴尖过渡壳体31与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以及第三流道口13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将尖端定位部10与模具注入口对接,其后端的对接部22与热熔胶装置对接,在进行注胶时,热胶通过流道2后通过流道分流梭21注入模具,由于注入口采用三个结构对称的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以及第三流道口13,注入均匀,不会产生冷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汉冲,未经宋汉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2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新型流道的LED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电器按键多型腔精密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