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粉体成型的双向加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1277.3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3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曹献莹;刘久明;吴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高富氮化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4300 河北省邢***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型 双向 加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冶金成型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粉体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粉体的成型过程是陶瓷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成型方式及技术也直接影响材料最终的性能,根据最终材料的性能或形状应选择不同的粉体成型技术;其中粉体干压成型在粉体成型过程中应用广泛,例如模压成型,特别适用压制高度1~60mm,直径5~50mm的圆片,在实验室的应用尤为广泛。
利用模压成型技术压制高度稍大的坯体时,由于模具压头单向受力,坯体高度方向上各个点的受力情况不同,致使材料坯体的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梯度,若对粉体从上下两个方向施力,能相应减弱这种密度梯度,提高坯体密度的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坯体烧结时的不均匀收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双向加压模具,提高提高粉体成型过程中坯体密度均匀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底座,定模,上压头,下压头,连接在底座和定模之间的弹簧;弹簧焊接在底座上;上、下压头与定模紧密配合,所有结构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优选地,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支撑定模不与底座接触。
优选地,所述底座与上压头表面平行,所述下压头置于底座上,并在定模内孔中可自由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作为陶瓷粉体成型装置,通过加压过程中上下两个压头的相对移动,从上下两个方向对模具中的粉体进行加压,实现坯体成型过程中的双向加压。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效率高,可减弱成型过程中由于粉体各部位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密度梯度,提高坯体密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1中,(1)模具底座,(2)定模,(3)上压头,(4)下压头,(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底座(1),定模(2),上压头(3),下压头(4),连接在底座(1)和定模(2)之间的弹簧(5);弹簧(5)焊接在底座(1)上;上、下压头与定模(2)紧密配合,所有结构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装模时,将模具底座(1)置于水平面上,定模(2)放置在底座(1)上方,弹簧(5)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定模(2),使定模(2)与底座(1)存在一个相对距离,定模(2)与底座(1)有共同的中心线且紧密配合;将下压头通过定模(2)的通孔放置在底座(1)上;倒入准备好的待成型粉体,并将上压头放入通孔。
成型时,将装配好的模具移入压片机工作台,固定压片机上挡板的位置使之与模具上压头(3)的上表面接触;加压时,压片机工作台向上移动,由于弹簧(5)的作用使定模(2)不能自由向下移动,工作台与上挡板的距离减小,推动模具上压头(3)及下压头(4)同时相对移动,实现粉体的双向加压成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粉体成型的双面加压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高富氮化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高富氮化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1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