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烧烤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30218.4 | 申请日: | 2017-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4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斌 |
| 主分类号: | A47J37/07 | 分类号: | A47J37/07;A47J37/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 地址: | 321302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源 便携式烧烤架 本实用新型 手柄 烧烤叉 烤制 壳体 烤制食物 驱动转轴 烧烤活动 受热均匀 外出野餐 携带方便 可拆卸 限位件 启闭 转轴 省力 转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烧烤架,包括手柄和用于放置食物的烧烤叉,所述手柄包括壳体、与所述烧烤叉可拆卸相连的转轴、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源及用于控制动力源启闭的开关,所述动力源通过一限位件与壳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省力、方便,携带方便,同时可以烤制多种食物,食物受热均匀,烤制效率高,烤制食物风味佳,适合外出野餐时进行烧烤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烤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烧烤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烧烤设备通常是将放置待烤制食物的金属网用支脚支撑进行烧烤,或者将食物制成串后放置在金属网上进行烤制,但是由于热源位于金属网的下方,食物的所有面无法同时进行烤制,需要人工不断翻转食物,不仅影响人们野餐的心情,而且烧烤时产生的烟气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自动烧烤架,但是体积庞大,搬运极其不便,不适合人们的小型野餐聚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自动翻转食物、操控简便的便携式烧烤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烧烤架,包括手柄和用于放置食物的烧烤叉,所述手柄包括壳体、与所述烧烤叉可拆卸相连的转轴、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源及用于控制动力源启闭的开关,所述动力源通过一限位件与壳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便于户外的使用,无需大型的自动烧烤箱,通过手柄内动力源的驱动使得串有食物的烧烤叉在转轴的带动下不断转动,从而食物各面受到均匀的烤制,无需人工费力翻动食物,用户体验更佳,手柄端部的开关便于对转轴的控制,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U型支架。通过U型支架将手柄搭设在热源的上方,无需手持烧烤架,操作更加省力、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顶盖和底盖,所述开关设于底盖上,所述顶盖上设有供转轴穿出壳体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源,所述顶盖、带有转轴的转动件、动力源、电源及底盖依次相抵连接于壳体。电源为锂电池,便于户外使用时的更换续电,而壳体内部各部件相抵实现了壳体内部件的限位,结构简单,避免结构的松动而导致凌乱。
进一步的,所述烧烤叉通过一连接件可拆卸相连于所述转轴上,该连接件包括用于施加外力的手持端和设有外螺纹的配合端,所述烧烤叉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上设有与配合端适配的限位槽。装配时,将配合端穿过安装孔抵于限位槽内,限位槽可以有效避免配合端发生偏移,配合端的外螺纹与安装孔内的内螺纹螺纹配合连接,实现烧烤叉与转轴的相对固定连接;V字形的连接件不仅便于外力的施加进行装配,而且可以对较长的叉体形成支撑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烧烤叉包括第一叉体和套接于第一叉体上的第二叉体,所述第一叉体上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相连有至少一连接环,该连接环上设有第三叉体。通过第二叉体沿着第一叉体上下移动可以调整烧烤叉的整体长度,第三叉体的设置增加了烧烤叉容置食物的量,可以满足一次性烧烤多种食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叉体上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相连有连接环,该连接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叉体相向设置的第四叉体。第四叉体进一步增加烧烤叉上容置食物的量,连接环的上移和下移可以调整第三叉体和第四叉体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第三叉体和第四叉体之间夹持的食物。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三叉体为设于连接环侧壁的L型叉体结构。配合端的外螺纹可与螺纹孔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连接件抵于第一叉体实现第一叉体与连接环的相对位置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环形橡胶圈,其外壁与壳体内壁接触连接,其内壁与动力源接触连接。环形橡胶圈结构简单,有效避免壳体与动力源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烧烤叉为交叉设置的烧烤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斌,未经徐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0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