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及智能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6677.5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2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F21S8/00;F21V19/00;F21V13/00;H05B37/0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开关 触摸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之智能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及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使用的灯具开关采用物理按钮,安装在墙壁上,随着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家庭开关也需要智能化;而且用户难以在黑暗状态下难以快速找到开关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及智能开关。该触摸面板采用触摸控制,可同时对多个负载的开关进行控制,厚度小,并且可在黑暗状态下快速找到智能开关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包括背光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模块的出光面上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具有多个触摸控制区域,所述背光模块在每个触摸控制区域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背光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和背光模块之间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多个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灯条。
进一步地,同一侧边上的所有灯条上的光源组设置在同一张背光FPC上。
进一步地,同一张背光FPC上的不同灯条的光源组单独受控或者共同受控。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面上设置有反射片。
进一步地,所有导光板的相邻面上设置有遮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具有底面,所述底面在所有导光板的相邻面之间的间隙内延伸出挡壁。
一种智能开关,包括上述的触摸面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触摸面板采用触摸屏替代现有的物理按键,来实现对多个负载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触摸屏由一层玻璃盖板和一层ITO触摸电极层组成,无机械结构,可以减小智能开关的整体厚度,而且触摸屏本身是透明的,在智能开关无控制指令或者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背光模块还能以低亮度形式作为照明装置,方便用户在黑暗状态下快速正确地寻找到智能开关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智能开关的另一触摸面板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智能开关的又一触摸面板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开关的又一触摸面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的背光模块的B处放大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的背光模块的C-C剖面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的另一背光模块的C-C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开关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开关的触摸面板,包括背光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模块的出光面上的触摸屏2,所述触摸屏2上具有多个触摸控制区域21,所述背光模块在每个触摸控制区域21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背光单元。
该触摸面板采用触摸屏2替代现有的物理按键,来实现对多个负载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触摸屏2由一层玻璃盖板和一层ITO触摸电极层组成,无机械结构,可以减小智能开关的整体厚度,而且触摸屏2本身是透明的,在智能开关无控制指令或者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背光模块还能以低亮度形式作为照明装置,方便用户在黑暗状态下快速正确地寻找到智能开关的位置。
所述背光模块的背光FPC 132和所述触摸屏2的触摸FPC 22分别连接至智能开关的控制芯片上,所述触摸屏2将使用者的触摸位置或动作等形成相应的电信号传导至所述控制芯片上,所述控制芯片根据不同电信号向不同的负载输出相应驱动电压,或者同时向所述背光模块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以点亮相对应的触摸控制区域21,或者将相对应的触摸控制区域21由低亮度转为高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66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