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具及烹饪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5029.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4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健;吴培洪;雷大法;徐腾飞;邢凤雷;刘化勇;黄宇华;程志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锅具 烹饪设备 不可逆 围壁 本实用新型 凸出 复合底层 高温加热 冷热冲击 内凹结构 相对位移 凹入的 底平面 形变 凹入 层间 底端 干烧 鼓包 下锅 变形 金属 膨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设备,锅具包括:围壁;复合底,设于围壁的底端,复合底的底部被构造成向锅内凹入的结构,其中,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与复合底底部的直径d满足:h/d≥3‰;本方案提供的锅具,设计h与d的比值大于等于3‰,这样可以防止在干烧或冷热冲击工况下锅具的复合底出现向外凸出锅具底平面的不可逆变形,以确保复合底的内凹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金属间膨胀张力而导致复合底的层间出现相对位移并引起复合底层间分离、鼓包或者底部发生不可逆形变等不良影响,降低产品的不良风险,提高产品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复底锅的使用过程中,对产品在应对冷热冲击、耐久性能和干烧耐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若产品的参数设计不当,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复合底脱落、起泡、异响、弧度发生明显变化等影响性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围壁;复合底,设于所述围壁的底端,所述复合底的底部被构造成向锅内凹入的结构,其中,所述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与所述复合底底部的直径d满足:h/d≥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复合底的底部构造成向锅内凹入的结构,且设置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与复合底底部的直径d的比值大于等于3‰,这样可以防止在干烧或冷热冲击工况下锅具的复合底出现向外凸出锅具底平面的不可逆变形,以确保复合底的内凹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金属间膨胀张力而导致复合底的层间出现相对位移并引起复合底层间分离、鼓包或者底部发生不可逆形变等不良影响,降低产品的不良风险,提高产品的品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h大于等于2.5mm;和/或所述h小于等于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大于等于2.5mm,这样可以利用复合底在锅内构造出的内凸面对锅内热流进行导流,以引导锅内形成多个热对流循环,提升锅内热量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烹煮效果;设置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小于等于5mm,这样可以防止因复合底的凹入深度过大,而导致在干烧或冷热冲击工况下复合底出现内凸不可逆变形的风险升高的问题,且将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控制在2.5mm~5mm,使复合底在锅内构造出的内凸面对锅内热流具有良好的导流效果,以更利于引导锅内形成多个热对流循环,提升锅内热量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烹煮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底的底部整体向锅内凹入。
在本方案中,设计复合底呈底部整体向锅内凹入的结构,对于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与复合底底部的直径d满足:h/d≥3‰的情况,可以实现防止在干烧或冷热冲击工况下锅具的复合底出现向外凸出锅具底平面的不可逆变形,以确保复合底的内凹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金属间膨胀张力而导致复合底的层间出现相对位移并引起复合底层间分离、鼓包或者底部发生不可逆形变等不良影响,降低产品的不良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h与所述d满足:h/d≤5‰。
在本方案中,设置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与复合底底部的直径d的比值小于等于5‰,这样可以防止因复合底的凹入深度过大,而导致在干烧或冷热冲击工况下复合底出现内凸不可逆变形的风险升高的问题,以通过将复合底底部的最大凹入深度h与复合底底部的直径d的比值控制在3‰~5‰,实现降低产品的不良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底底部的中心位置处的凹入深度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5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饭锅的热板支撑结构
- 下一篇:面盖装饰片及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