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IC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4720.4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邓俊雄;朱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坤(江苏)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智坤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3 | 分类号: | G06K19/073;G06F21/34;G06F21/7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冯艳芬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智能 ic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名认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IC卡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进出小区需要门禁卡,乘坐出租地铁需要交通卡,超市购物需要会员卡,还有各种充值卡,打折卡,等等。一般来讲,凡是需要身份验证(ID)或者是储值功能的话,安全性要求也相对提高,必须采用加密IC卡。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每个人都需要随身携带很多的IC卡,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IC卡系统,其成本低、实现简单、方便实用,且安全性很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IC卡系统,所述系统安装于用户个人移动设备内,包括存储有IC卡信息的加密RFID模块、应用处理器、射频收发模块和天线,所述加密RFID模块、应用处理器、射频收发模块和天线依次连接,所述应用处理器内包含有基带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加密RFID模块内存储有IC卡信息,所述IC卡信息进行了软件算法加密,应用处理器内包含有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将加密的IC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射频收发模块用于将应用处理器处理后的加密IC卡信息进行射频处理后传输至天线,天线用于将射频收发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处理器还与用户个人移动设备的WIFI或BLE连接,WIFI或BLE将应用处理器处理后的IC卡信息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加密RFID模块包括集成为一体的的RFID芯片和加密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与用户个人移动设备的无线通讯芯片整合在一个单芯片系统上。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个人移动设备具体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安全性。和传统IC卡相比,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传统IC卡不方便携带,容易遗失,而且如果要求密码的话,又带来密码记忆和保存的困难。本实用新型对用户信息进行硬件加密,安全性高。
2、可靠性。所有的个人用户信息都存储在便携式移动个人设备里,整个身份验证流程中个人用户都不用手来人工输入个人信息,从而极大降低了外部出错或泄密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便捷性。现代社会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个人随身物品,RFID电子身份验证系统内嵌在移动终端平台内,个人用户从而可以不用携带很多的IC卡,十分便利。
4、经济性。相比传统的IC卡,极大地节约了生产IC卡的成本,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信息交互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IC卡系统可以用于ID卡,门禁卡,会员卡,打折卡,交通卡,充值卡等等,其安装于用户个人移动设备内,用户个人移动设备具体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密RFID模块、应用处理器、射频收发模块和天线,其中,加密RFID模块包括集成为一体的的RFID芯片和加密芯片,RFID芯片内存储有IC卡信息,IC卡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或会员信息,或消费信息,或储值信息等等,加密芯片用于进行硬件加密,IC卡信息还进行了软件算法加密,应用处理器内包含有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将加密的IC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射频收发模块用于将应用处理器处理后的加密IC卡信息进行射频处理后传输至天线,天线用于将射频收发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出去。应用处理器还与用户个人移动设备的WIFI或BLE连接,WIFI或BLE将应用处理器处理后的IC卡信息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因此,本实施例的交互方式有两种,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该系统与用户个人移动设备的无线通讯芯片整合在一个单芯片系统上,因此,体积更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坤(江苏)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智坤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智坤(江苏)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智坤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4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