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高效微孔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4167.4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6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福海;王崇华;史杨白;刘国兴;郝忱;丁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高效 微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水产养殖用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水产养殖高效微孔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产量,防止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水体缺氧,在螃蟹、龙虾等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水底微孔增氧。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水体中间先砌筑一个高出水平的平台用以安装气泵,再在水面上搭建一个长条形的脚手架,将主供气管架设在脚手架上,再用支气管将主供气管与放置在水底的微孔管相连进行微孔增氧。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造价高,二是如果汛期水位上升过高会影响到气泵的安全,三是主供气管会受力变形而影响接头强度,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水底微孔增氧装置结构不合理,造价高,寿命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一种水产养殖高效微孔增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种水产养殖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安装在岸上的气泵1、深入水底的微孔管2和主配气管3组成,所述的气泵1通过送气管6为主配气管3供气,主配气管3浮动定位在水面上并能承水位的升降而升降,主配气管3通过支气管4与微孔管2相连。
所述的主配气管3为直径不小于10厘米的PVC管,两端设有堵头。
所述的主配气管3上间隔设置有增加浮力的泡沫浮体7。
所述的泡沫浮体7为中间设有供主配气管穿过通孔的球体结构。
所述的主配气管3两侧间隔设计有定位用立柱5,立柱5的下端固定在水底,其上端高出水面并通过系绳与主配气管3相连,主配气管3在两侧立柱5的限位只能随水平进行升降且升降高度受系绳的长度限制。
所述的送气管6从主配气管3中间向两端送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制造安装方便,成本低,尤其是主供气管利用浮力定位在水面,不受重力影响,接头处不受外力影响,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水泵安装在岸边不会受水位和天气影响,同时维护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8为河堤,9为水面线,虚线为水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一种水产养殖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它主要由安装在岸上的气泵1、深入水底的微孔管2、主配气管3、支气管4、立柱5、送气管6组成,所述的气泵1通过送气管6为主配气管3供气,送气管6可架空设置,也可从水面延伸至主配气管3处,主配气管3采用直径不小于10厘米的PVC管制作,并使用泡沫浮体7和立柱6(金属杆或竹杆)进行定位,通过浮球和立柱浮动定位在水面上并能承水位的升降而升降,主配气管3通过支气管4与微孔管2相连。PVC管的两端设有堵头。所述的泡沫浮体7为中间设有供主配气管穿过通孔的球体结构。所述的主配气管3两侧间隔设计有定位用立柱5,立柱5的下端固定在水底,其上端高出水面并通过系绳与主配气管3相连,主配气管3在两侧立柱5的限位只能随水平进行升降且升降高度受系绳的长度限制。所述的送气管6从主配气管3中间向两端送气。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4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