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绷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3477.4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聂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A61N1/44;A6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门市台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层 支撑条 绷带 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 产生器 负高压 微电极 长度方向间隔 从上至下 导电层中 伤口包扎 伤口表面 依次设置 编织层 负离子 下表面 电源 伤口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绷带。该电子绷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编织层、绝缘层和导电层;其中,绝缘层中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源和负高压产生器,负高压产生器还与导电层连接;导电层中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二根或三根以上支撑条,支撑条从所述导电层向下突出,导电层的下表面分布有二个或三个以上微电极,且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高度大于微电极的高度。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伤口包扎好后,向伤口表面提供负离子,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绷带。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通常使用医用纱布对患者手术后的伤口进行包扎。为了防止包扎后的伤口被感染,医生需要拆开纱布,定期在伤口表面涂抹消炎药,然而,频繁在伤口表面涂抹消炎药容易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绷带,能够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负离子,从而能够防止伤口感染,不需要定期在伤口表面涂抹消炎药,进而不会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绷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编织层、绝缘层和导电层。其中,
绝缘层中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源和负高压产生器,负高压产生器还与导电层连接。
导电层中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二根或三根以上支撑条,支撑条从导电层向下突出,导电层的下表面分布有二个或三个以上微电极,且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高度大于微电极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端部到微电极的端部的距离S满足S0<S,其中,S0为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端部到微电极的端部之间能够辐射出负离子的最小距离,S0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j,k是一组三维向量,U0为微电极与支撑条所接触的人体皮肤形成的电场的电极逃逸电压,E0为微电极与人体皮肤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端部到微电极的端部的距离S满足S0<S<S1,其中,S0为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端部到微电极的端部之间能够辐射出负离子的最小距离,S1为支撑条的向下突出部分的端部到微电极的端部之间能够辐射出负离子的而不会击穿空气的最小距离,S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j,k是一组三维向量,UC为微电极与支撑条所接触的人体皮肤形成的电场的空气击穿电压,E0为微电极与人体皮肤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电极包括纳米金属颗粒或者纳米导电纤维。
在一些实施例中,二个或三个以上微电极在导电层的下表面上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和负高压产生器设置于绝缘层的中部且靠近编织层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绷带还包括连接人体的引线,引线的一端与负高压产生器连接,引线的另一端穿过编织层并向外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绷带还包括设置于绝缘层中的电压调节器和设置于绝缘层中的蓝牙芯片,电压调节器和蓝牙芯片均与电源连接,电压调节器还分别与蓝牙芯片和负高压产生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3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眼镜镜腿凹槽的保暖护耳罩
- 下一篇:弹力绷带及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