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转子轴轴承过盈连接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2713.0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顶一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10 | 分类号: | H05B6/10;H05B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36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转子 轴承 连接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轴轴承过盈连接加热。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轴与轴承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将轴承加热,然后再过盈连接。现有的加热方式一般通过烤箱加热,加热的时间较长,加热效率较低。现有技术急需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的电机转子轴轴承过盈连接加热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的电机转子轴轴承过盈连接加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轴轴承过盈连接加热器,包括绕线铁芯和缠绕于绕线铁芯上的绕线;所述绕线铁芯呈U形,包括两侧的立柱和底部的绕线部,所述立柱上横跨有轭铁,所述轭铁两端与立柱上端面接触连通,所述轭铁与绕线铁芯形成磁通回路;所述绕线上通过控制电路输入有高频交流电;
所述立柱中的一个外侧设有转动平台,所述转动平台上设有竖直的转轴,所述轭铁端部与转轴转动连接,与转轴转动连接的轭铁端部外缘还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驱动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与私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绕线铁芯一侧还设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的横臂,所述横臂上套接有轴承,所述横臂上还固定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推杆运动方向沿横臂轴向,所述横臂轴向外沿线与转轴轴线相交。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器,通过绕线铁芯和轭铁组成的磁通回路中磁场的变化而导致轴承产生交变电流,继而达到加热轴承的目的;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同时配合轴承架上推送气缸的上料推动,进一步提高上料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绕线部设置在底座内。这样的设计利于绕线铁芯的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横臂上套接有多个轴承。这样的设计可以一次上料多个轴承。提高上料的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上包括时间控制器。这样的设计利于控制加热的时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轭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这样的设计可以时时对轴承的加热程度进行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器,通过绕线铁芯和轭铁组成的磁通回路中磁场的变化而导致轴承产生交变电流,继而达到加热轴承的目的;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同时配合轴承架上推送气缸的上料推动,进一步提高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承加热原理图。
图中:1、绕线铁芯;2、绕线;3、立柱;4、绕线部;5、轭铁;6、转动平台;7、转轴;8、啮合齿;9、驱动轮;10、轴承架;11、横臂;12、轴承;13、推送气缸;14、推杆;15、底座;16、时间控制器;1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1,一种电机转子轴轴承过盈连接加热器,包括绕线铁芯1和缠绕于绕线铁芯1上的绕线2;所述绕线铁芯1呈U形,包括两侧的立柱3和底部的绕线部4,所述立柱3上横跨有轭铁5,所述轭铁5两端与立柱3上端面接触连通,所述轭铁5与绕线铁芯1形成磁通回路;所述绕线2上通过控制电路输入有高频交流电;
所述立柱3中的一个外侧设有(焊接)转动平台6,所述转动平台6上固定有竖直的转轴7,所述轭铁5端部与转轴7转动连接,与转轴7转动连接的轭铁5端部外缘还设有啮合齿8,啮合齿8与轭铁5一体成型,所述啮合齿8与驱动轮9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与私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绕线铁芯1一侧还设有(放置有)轴承架10,所述轴承架10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的横臂11,所述横臂11上套接有轴承12,所述横臂11上还固定有推送气缸13,所述推送气缸13的推杆14运动方向沿横臂11轴向,所述横臂11轴向外沿线与转轴7轴线相交。
所述绕线部4设置在底座15内。
所述横臂11上套接有多个轴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顶一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顶一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2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